2025年11月8日 星期六

七十五.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藉經文說真諦 251 - 256頁

 



「照見五蘊皆空」這幾個字啊,是指的觀照般若。如果照見無我法實相,就證受想行識的四蘊空。無我相證色蘊空,沒有我相的時候才能證到色蘊空。內而身心,外而世界,無內無外,萬法皆空。就內身心、外世界,就是我前些天指的內空和外空的境界。那麼,證到這個境界呢,就內外平等,萬法就皆空了。

    就其空一字在梵語中譯為「舜若多」,意即是因緣所生之法屬空。這個意思就是說因緣所生的法呢就屬空,從經書裡頭能證明如是之理。如《維摩詰經》說「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就是說諸法究竟無所有,就是徹底圓滿地說來,是一切皆空的,是空義的。 空到底有幾種意思呢,我們經常在說,證到空境了,那才不是一種境界的,有四種要義、有十八空,小講都是這麼講法。一、空無, 二、虛空, 三、心空, 四、法空。

     所謂「一、空無」者,我們先來講空無啊,簡而言之,即是世間一切諸法,有生命或無生命者,皆由因緣和合所生,凡因緣所生法皆屬不實,歸根會成住壞空。這裡就徹底說明,說明一個什麼? 就是世間的一切東西,有生命、無生命的東西啊,都是因緣所生法而致使其空。為什麼是因緣所生法? 因,昨天晚上也講了,因就是先有因,那麼才會緣起和合,相互和緣,任隨做一個什麼東西,它都是由於因緣雙運和合才產生的。

     比如說你們身上穿的衣服吧,穿的是什麼? 是布,是毛線、是皮等等東西製成,但是它的因緣、緣起怎麼樣和合的呢?它是通過人工的情識之緣給它牽住,以剪刀裁剪,以線串編,然後才和合成這個適合你們體量的衣服,所以,每一樣東西啊必須和合才能成功,如果不和合就不能成功。你們眼睛上戴的眼鏡也是如此,是玻璃,玻璃是由於因緣和合成功的,為什麼是因緣和合? 它是以石英石等拿在爐灶裡去煉製,煉製以後通過水銀玻光鏡裡,然後一熬煉,才造成了你們特有的玻璃,經過刀片劃、倒模子進行打磨邊角,才出成了光,這已經是因緣和合,但還不夠,還要以金屬的框架,或者是塑料的框架,製成架子把兩片玻璃夾緊起來,同時還要有個鉤鉤,和合於你的耳朵上才掛得起,不然它還要掉下來的,所以都得要因緣和合才能成一種東西。

    那麼人呢,也是因緣和合呵,人是父精母血合化而成,然後才產生了你們今天在這兒坐著的,如果沒有因緣的和合,今天你們就不存在。 因此,凡是因緣和合之法,就要成住壞空,就必定要死,就要無常,所以說,有生命無生命的皆由因緣和合而所生,凡因緣所生法皆屬不實,法是說的一切東西啊,不僅僅是方法啊,它都是不實在的,歸根會成住壞空,就是說成立、住下來、壞、空,最後的邏輯必然由是推測。我們這兒啊,還有專門的邏輯學教授,他就最聽得懂,這是必然順應而此所發生的,而脫離不了無常,無常就是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這一定理即是因緣所生法之諦。

      因緣所生法的真理就是這樣,這是定理,不能改變的定理。因此呢凡是因緣所生法的定理、真諦就是這樣的,都是無常性的。故爾《大智度論》說,《大智度論》怎麼樣解釋的呢,「因緣生法。是名空相。」這就定了,沒有二話可說了。由是得知凡因緣所生者均無自性,故謂之空。

    因緣所生的法都不存在自性的,所以叫空,空即無,空就是沒有的,到最後會壞的,而且一直是當體即空的。因此,凡見諸相必入無常、苦、空之路,最後空。凡是你們見到的一切現象啊都會注入無常苦空之路,都會空的,這是第一個論題啊。

     二、虛空。虛空者即空茫無際之體,以肉眼觀,似乎無有明相,實則乃為色顯,即色為體。 虛空啊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虛空,以我們的眼睛去看,好像沒有什麼東西的嘛,就是空的嘛,但是,你們好好的想一想,眼睛雖然看到它是空的,為什麼你要叫它一個「空」?那個空、所看到的空蕩蕩,那個就是即空為體的色相,它就叫空,它本身就是那個樣子,所以才叫空的,因此是色顯,是即色為體的,這種色不是一種顏色,這種空色,是一種空的相狀,所以同樣是即色為體的空顯。

    如閉目觀空,假如把眼睛閉著再去看呢,就一片黑暗,有星光,黑暗星光諸色動之,開目觀空則見光明異色或空茫一色,睜開眼睛看,或者見到光芒萬丈、陰雲密佈的時候,看到暗沉沉的光色,等等光色,甚至於會呈現赤綠青黃朱白色,此即色體,虛空也是有體的,它叫色體,實際上叫做虛空。

    《大智度論》說:「虛空非可見法。」虛空是不可見法,「遠視故眼光轉見縹色。諸法亦如是。空無所有。」《大智度論》啊給我們說得非常清楚,虛空是不可見的法,但它同樣是法,就是說具體沒有見,它同樣是法,但是這個法同樣是幻化的。《大智度論》就告訴我們,遠視呢就看到眼光轉見縹色,就是有各種形象,有些時候你們沒有仔細去觀察,啊,下來同學們可以去觀察一下啊。諸法亦如是,空無所有,實際上最後是徹底空,我們的人也空,地也空,什麼都不存在的,都是執著所生,故謂之非實之空,虛空也,那麼,二種空就叫做非實在的空,它叫虛空。

        第三、心空。好好聽,心空尤為重要啊。心空即是法性真如之理也,心空就講法性的真如的理了,把它說穿,就叫法性般的道理。此指佛菩薩證到無人相我相,無一切相,心無罣礙,萬法皆空的道理。

     心空就是說是般若智照的空理、境智圓融的空理,是什麼呢? 就是佛菩薩,或者是我們的同學們,你們證到無人相我相、無一切相的時候,心就沒有罣礙,萬法就皆空了。為什麼證到無人相我相呢? 這個話往往你們容易躅起的,就是說我們念頭都沒有了,還有什麼人相、我相呢? 簡單說就是這樣子的,念頭都沒有,又不落於昏沉,但又不執著於這個光明之體、殊勝之樂,而於不執著的境界當中,心性無著落點,自然就無物可執,這時候根本就不存在有人我之相,人我之相是意識分別出來的嘛,男女相也是意識分別出來的嘛,意識都停止了,哪裡還分別什麼呢? 意識停止,不是說你被一棒打昏死在那兒地下休克啊,是意識停止,功夫到一定的程度、住入定境如如之意,是這麼一個概念啊,所以就萬法皆空,就心無罣礙,就不存在有罣礙了。

       於此故五蘊自空,如果住到這個境界,心空以後,五蘊就空了,所以斷除我執,五蘊自空。所以滅自私,進而斷除我執,然後五蘊自空,就這個道理。色受想行識,你心空了,哪裡還管它色受想行識呵? 六根自然就平等了,眼耳鼻舌身意也就不成分別了,心空了以後,六塵自然對六根就不起作用了,色聲香味觸法就對六根毫無作用,於是十八界十二處等列列皆空。在這個時候啊,十八界、十二處、十二因緣它們都會空,一切都平等,自然就空下來,即是心空了,心空的道理就是這個道理。至於這個十八界、十二處,下面講,這裡不拖雜了啊。


      四、法空。第四就是法空了。法空的境界就是菩薩所要證取的境界,不但人我空、心空,還要證到法空,就這麼樣一回事。法空是建立在心空的前提下的,必須要把心空做好以後,證到心空的境界,才能證得到法空。謂法空者,即是諸皆空,無所得之實相。

    就是說到法空啊,就是諸法都得空,外境全空,心空不算數,還要將外境一切空掉,將我們所學的法都得空掉,不止是空法,外相諸法全部得要空。證到實相之境而無所得實相呢,如來之法身於萬念之空際,就變成如來的法身了,到了這一步,於萬念之空際,亦不應著空意,進入萬念的空際的這個境界啊,所謂空不是空撈撈、空蕩蕩啊,你們要住記啊,同學們,你們千萬要小心,不要把這個法空弄成好像虛空那個滋味啊,這個空不是什麼東西都沒有的啊,不是那麼一個概念啊,不要給你們講了這麼幾天佛法,你們都認為空空空,就是一個空洞洞,不是那麼一個含義,這是一個境界啊,境界而不著境的一種勝義,遍滿無分之體相,同大千日月,是這麼一種境界,而且連空的這個概念都不要執著。

     故法空者非一相,它不是的一相,你聽到沒有啊? 無多相,也沒有很多現象,也不是一種現象,有的說,法空就是一個滋味,不是一個滋味啊,也不是很多滋味,並非一味瑜伽。非實非有,不是實,然而也不是有。非無有,又不是非無,又不是非有,不是的沒有,但又有存在,乃為離妄之忘我忘法無所得相,是離開妄念、把我執忘掉、把法執都忘掉的沒有得的一種具體形象,而不得之相,是名法空,這個叫做法空啊,在四空裡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