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四十六.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藉經文說真諦 149-153頁

 


     
      第二部份    藉經文說真諦

現在講第二部份,是藉經文的句子來說真諦,說宇宙萬物、佛陀、自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就是我們平常念到的觀世音菩薩。在有一本書,叫《菩提心義》說:「彼佛壽命無量、光明無量、眷屬無量、一切皆無量。故以立謚號。而本名觀自在王如來。眼如四大海。遍觀法界眾生。隨其機緣。拔苦與樂。故為名也。」觀其一切自在無礙,故名觀自在。《菩提心義》已經說了,這位佛的壽命是無量的,就是永恆不斷的,衪就是這麼長的壽命。

    衪發的光是無量的,不說同學們大概已經都知道,這裡指的光明不是指的電燈光的光明、不是指太陽光的光明,而是指衪一種殊勝境界的光明,是以其光明來代替殊勝之意。

    衪的眷屬無量,為什麼說衪的親屬、親人無量呢? 因為衪渡的太多了,衪把你渡脫,衪就是你的父母,你就是衪的子女,應該是這樣去作觀想,所以就眷屬無量。也可以說衪把你渡脫,衪就是你的兄長,你就是衪的小弟弟,因為佛菩薩看眾生是平等的,因此我們說這個話沒有罪過的。有的同學說:唉呀,你咋那麼說,你還變成觀音菩薩衪的小弟弟? 因為佛菩薩是平等的啊,所以衪的眷屬無量。

     不說是眷屬無量,衪的一切本事、一切具備的殊勝因緣都是無量的,因此就給衪立謚號。衪的真正的名字叫做正法明如來和觀自王如來。為什麼叫觀自王如來,你們想到過沒有啊? 這個老人家是妙覺菩薩,但衪已經是如來佛,是一個古佛啊! 衪是看到眾生痛苦,在輪迴當中呻吟婉轉而不能拔苦超脫,然後才化為一個慈悲女相,因為女人代表慈悲啊,因此化為這個形象來到我們娑婆世界,無剎不現身,這樣子來的。

       衪的眼睛如四大海,遍觀法界的眾生,眼睛啊像四大海一樣,是形容的,很大很大,而遍觀法界的眾生。這是經藏上說的如四大海,要照我來說,眼睛如宇宙那麼大,眾生皆在衪的眼皮裡頭生活,我要這樣講給你們聽,因為法性真空的道理啊,這個道理你們今後明白以後就會知道。

     你想釋迦世尊在靈山會說華嚴法界觀的時候,只聽到佛的聲音,這些菩薩們都找不到佛在哪裡,結果衪每一根汗毛化成無量世界,那些菩薩全都站在毛孔洞裡頭聽法,哪裡去找人嘛? 就有那麼大,所以要藏須彌於芥子,一毫端上現寶王剎,這些都叫做形容詞。觀音菩薩就這麼了不起。

      那麼,在我們當今有人講到觀世音菩薩雖然很慈悲,有千手千眼,但是有時候衪還是看不過來,所以說我們要認真地、好好地念誦,不然的話,就要把我們漏掉的。這話是錯誤的,沒有說是看得過來、看不過來,本身你就在衪的眼藏、法界中之,衪不需要看你,只要你真心、一意不亂,與衪的三密相合,化你的三業為三密,頓時觀自在菩薩就把你收攝在衪的心中的,法性之中一體達觀,不需用觀看的,是這樣的道理啊。

       那麼,衪遍觀法界的眾生,隨其機緣,拔苦與樂,要隨機緣拔苦與樂,因為佛法當中有這麼一句,叫做無緣不渡,所以就稱衪觀世音菩薩。衪觀其世界、觀其娑婆世界、觀其輪迴眾生的一切音響,觀其一切自在無礙,故名為觀自在,得到自在而毫無障礙。此論觀者,作勝義之說,故這裡的觀字,並非用眼睛觀看,不是用眼睛去看,我剛才前面基本上給大家提了個影子了,是用法性眼藏,你的三業化為三密,自然就在衪的法性之中,是這樣觀的。

     亦非用起不了觀照功夫的肉團心去觀看,衪也不是用心來想你的,也非用六識分別去散亂觀想,有些人想是不是思想上去想的呢? 不是,起心動念就落入凡夫,就不能觀。觀世音菩薩老人家,衪是用般若智照在觀,所以說我們凡夫的意識、分別、想去看問題啊,跟佛菩薩那個觀是兩回事的,而是以自心本具的觀照般若妙智,去觀照自身世界與外界四大之實相。衪用什麼觀? 觀什麼? 去觀照自身的世界與外四大的實相,自身世界就是衪的自身,地、水、火、風、空、識無執化為佛性真如的體相,以佛性真如的體相,一合宇宙萬物的真實本來面目,就這樣觀的。

     由觀照般若起用,斷除我執,隨之深入觀照功夫,而後斷除法執,物、我、法悉皆空寂無相。就是說,怎麼樣觀呢? 由衪的觀照般若,衪自己產生的觀照般若起了用以後,自然就把我執斷掉了,所謂的我執,就是你們在座的同學人人都有個我,我一產生以後,六根就要產生用,五蘊同時就要起用,那麼五蘊、六根都不起用的時候,自然就把人我空了,我執不存在,人也就沒有分別了,就不知道有這個人、沒有這個人了,因為他空了,不動妄念,然後再慢慢深入觀照功夫,最後就連這個法、就連觀照這兩個境界都不要了,這就斷除了法執了,就是說連法都一起丟了,斷除法執,就成菩薩境界。


        斷除了法執以後,對於物也好、我也好、法也好,全部空完,就沒有任何現象。這裡所指的空不是空空蕩蕩,不是虛空的空,是對萬物而不在分別之執,乃至於對法都不執的一種空境。這裡的空,所指空,實無空,所指有,實無有,所指無,實具有,關鍵是意識執不執著。不執著其萬物之一相,而明明了了,清清徹徹,又不執著其明明了了,清清徹徹的一種境界,稱為勝義之空。

      自在者,即任運無礙,智照平等,觀照萬物皆為空而不空,是故觀空不著其空,觀有不著其有。這一段同學們好生聽,這裡面可能有的同學聽到很順當,但是有的同學稍不認真,就會聽不懂我講的法了,因為這些法是佛法最高深的,前面已經說了,照規矩是要舍利弗才能聽懂,你們想好困難? 舍利弗是佛的大弟子中的第一大弟子,智慧第一的,因此要很認真的聽啊。就是說自在呢,就是任運無礙,達到任運自由、沒有任何障礙的境界。

      智就是指智慧,照用平等,智慧跟照用,智慧即是照用,照用即是智慧,平等無礙,不成分別。觀照萬法皆為空而不空,就是觀照一切都是空的,但是所有一切又不是空的,因此就產生真空境界顯妙有,妙有聚合乃真空,就是說,不執妙有化真空,不執真空顯妙有。所以世間萬有一切諸法於不執著中即是真諦妙有,不執著其妙有而凝聚萬象而不執著其凝聚,即為真空,是故觀空不著空,就是觀空呢就不執著這個空,專門把這個空抓住。

     把它說穿了,只要你的意識在抓這個空,它已經不是空了,那是一個假空相,你的腦殼在想問題了,就跟這些人一樣了,因此要觀空不著空,觀有不著其有,觀一切有但不著它是有,著者是執著,就是意識上裝有一個東西叫執著。《金剛經》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有的人呢,一學佛就想到:「唉呀,我還沒有見到過佛。」有的人說的:「我好高興啊,我昨天晚上都看到佛了的嘛。」其實那不是佛,那就是你的幻覺、你的妄想產生的,或者那是一種魔境,或者是天魔,或者是自身的五陰魔,或者是等等違緣魔,總的一句,要聽佛說的話,佛在《金剛經》上說得非常清楚:「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就是說你要想看到一個很莊嚴的、真正的佛站在你的面前的話,這叫色見衪,以色體去看衪的具體形象,具體形象屬於色體。

     以音聲求我,要聽到佛在那兒說話的話,那這就是世人在行邪道,就是說你們根本不是在學佛的道理,不能見如來的,這種人永遠也得見不到如來,那不是如來。怎樣才見如來呢?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見到一切現象而於此現象不加執著,就是真正的見佛、見如來,見到一切現象,從來不去體會、不去分別它,就叫見如來,當體之下即是如來。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佛教正心會公益關懷 捐助基隆榮服處遺孤學費補助

佛教正心會公益關懷 捐助基隆榮服處遺孤學費補助




     世界佛教正心會遵循 世界佛教教皇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誡,觀世音菩薩「大悲行願 無處不現」之慈悲,依於本會指導金剛上師 恆性嘉措仁波且的指導將十善、四無量心、六度萬行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應新北市新聞記者職業工會邀請,在母親節前夕本會陳和慧執行長帶領師兄姊前往基隆榮服處,捐贈遺孤學費補助金3萬元,由方正處長代表領受,也為此次北部四處榮服處的公益關懷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本會執行長陳和慧表示,本會總會位在板橋榮民之家的正對面,十多年來關懷榮民並定期至榮家帶領念佛及康樂活動,今天來到基隆剛好是北部榮服處四處的最後一站,並帶來加持過的念珠,分送給在場所有幹部,希望大家能多念佛,藉由佛力加持讓生活過得更好。方正處長對於正心會的用心也給予高度肯定,並表示遺孤補助除了生活津貼,其實每個人都背有一定的助學貸款,經濟壓力很大,這次的補助金剛好解了燃眉之急,真是諸佛菩薩的加持!也再次感謝記者工會理事長黃村杉及所有幹部媒合此次的愛心捐款活動,希望鏈結社會各界挹注善款,期待學子們未來能秉持「施比受有福」的理念,貢獻所學,回饋社會。

媒體報導

 

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

母親節前夕 世界佛教正心會至八德榮家捐贈弱勢榮民眷慰問金

 

母親節前夕 世界佛教正心會至八德榮家捐贈弱勢榮民眷慰問金


圖說:母親節前夕 世界佛教正心會至八德榮家捐贈弱勢榮民眷慰問金

媒體報導

2025-0501八德榮家感謝狀
2025-0501八德榮家感謝狀

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世界佛教正心會持續關心榮民遺孤 至新北榮服處捐助善款

 

世界佛教正心會持續關心榮民遺孤 至新北榮服處捐助善款


        世界佛教正心會遵循 世界佛教教皇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誡,觀世音菩薩「大悲行願 無處不現」之慈悲,依於本會指導金剛上師 恆性嘉措仁波且的指導將十善、四無量心、六度萬行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募集十方愛心共同關懷社會弱勢者,愛心不斷,今日再次應新北市新聞記者職業工會理事長黃村杉的邀請來到新北榮服處,由新北市榮服處處長林振生代表領受遺孤認養慰問金3萬元。

本會執行長陳和慧表示,本會總會位在板橋榮民之家的正對面,十多年來關懷榮民並定期至榮家帶領念佛及康樂活動,若有榮民伯伯過世,本會恭請金剛上師恆性嘉措仁波且為其超度,也常募集愛心致贈加菜金。今天除了致贈遺孤認養慰問金外,更帶來經過加持的念珠,分送給在場的工作同仁,也希望大家能多念佛,藉由佛力加持讓生活過得更好。

林處長也感謝新北市新聞記者工會及本會的關懷,並表示新北榮服處對於遺孤的認養共有45位,除了生活上的照顧,也會定期訪視輔導,再次感恩社會各界挹注善款,期待學子們未來能秉持「施比受有福」的理念,貢獻所學,回饋社會。

媒體報導

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

四十五.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藉經題而說法146- 148頁

 



      我們講到這裡了,我想請問同學們一件事情,你們思考一下,玄奘法師,我們當今能不能有人敢和他比啊? 請大家回答我這個問題。(眾同學答:有,我們上師。)什麼上師哦,哎,不是那麼一個意思,不是那麼一個意思。就是說當今啊,確實很難有人和他相比,但是我必須要說明一點問題。玄奘法師譯經,上師和他相比的話,差得太遠了,我確實不能比他,玄奘法師不管怎麼說,他是大菩薩,確實令我們敬重,作為法相宗的一代祖師。

      但是我這個人呢,有我的見解。為什麼有我的見解呢? 就是說玄奘法師也好,太虛大師也好,他們雖然了不起,但他們屬於唯識法相。我對唯識法相宗的看法,唯識是單一獨派學說,因為我所向大家推薦的是除了研學唯識,更要深究中觀學說,所以我認為並不是高不可攀。真正的中觀學說和時輪它空見,一定要研學的。當然最高的還是解脫見,那才是高到頂點的!

      為什麼說唯識並不是最高學說呢? 在這裡我想告訴同學們,簡單說兩句。因為唯識啊,它對空理的學說是一切有為法,終歸攝於萬法唯心,其觀點是。那麼,萬法唯心統攝一切,實際上主要的觀點是轉移到精神方面去了,他說的萬法唯心造,固然是有道理,但是萬法唯心只是一個內證空理的道理。

      就是說我們講了這麼大半天,前兩天也給同學們談到了,就是前已去,後念未生的道理,住入體性光明之中,那麼也是萬法唯心的道理。把它說簡單點,就是說,世間的萬有物體、物質和無形物質、一切都是唯心所造、唯意識所動,那麼我們意識不成分別的時候,這些所有東西就空寂了。

      但是,意識不執而空,於現量中卻是實實在在有具體的色相所存在,於比量中有,分別所顯,故為有,因為唯識認俗諦中有,心性中無。這就是唯識法相的空有色之鑒道法,當然也是階段成就的道理。實際上,空沒有? 空了,是本人自己的心識空了,其實外境並沒有空的,這是你們第一次聽到我這樣的說法。

      那是精神上空了,是精神層面的,而物質方面、外境還實在的擺在那兒的,比如說我們的房子、屋基這些啊通通都還擺在那兒的。因此,精神方面如果說是掌握到道理以後,只要依法修行,得入戒定慧,很容易自己空,但真正的要物質方面空,就不容易了。物質方面要空,老實告訴你們,必須要依中觀之見,必須要有光明之見、入於它空見、現量大圓滿之見,才能做到外空物質的可能。

      比如要把頭骨空一道口,轉換神識的外用,那只有它空見入手,就是要弄清楚精神和物質的雙運之道,證入十八空義的證境,才談得上是佛法的高深諦道。它空見是最高見地,超越中觀和唯識。但是要問過大家的心田,不是口頭理論中說一句它空見,你們的實際證悟,是你空還是它空? 也就是說你們要問一問:是我空還是它空? 這在鑒道的理論上,修時輪金剛的人或者在覺囊最為主張的鑒道上,都可以闡述出長篇論說,妙理真諦的高深鑒道,但是要知道,一切說辭無非兩個字―推理。

       實際怎麼空? 做到了嗎? 所以時輪十萬頌達到最高度圓滿的時輪金剛境界,進入絕密行金剛換體禪,首先要的不是空口說辭的推理它空見,而前提必須是我空,方能轉換它空。也就是說,自己連自己頭頂上都沒有空出一個洞,神識怎麼外用? 而在神識外用時,則能一切有為法,房屋、山石、大地、海洋、天空無所阻隔,爾際迴光返照,它空之境不空也空,必然空,幻化空,如露亦如電空,實相之空。

        用這並非現在那些所謂的法王、活佛能做得到的。從心田裡面問一問,看一看,證理者做到我空了嗎? 我未空何來它空?我未證何來情器無礙? 如證它空,必然我空,故所以離不開釋迦佛陀真正的佛法。而要找到這真正的佛法,今後十幾年因緣成熟在西方會有一本法寶出世,《解脫大手印》就是真佛法的源頭,成就的心印。

      所以,我不是要在這兒批判人家玄奘法師,我對他首先表明了態度,我十分尊重,只能說是我的證境使我認識到,唯識法相還沒有進入另外層次,但是它已經是屬於佛教的正宗之理,只能說是層次上的關係,無非就是佛學的大學生嘛,那麼,大學裡面還有研究生、博士等等,甚至於有研究員。我們的佛法,希望令同學們今後個個成為研究員,乃至成院士,不要僅僅讀一個大學的境界。好了,這是譬喻啊。

    關於唯識法相的這個學說,同學們要尊重唯識法相的學者們,要向他們學習,因為現在我們的同學比起他們就還差得太遠了,我說內心話,當然,這裡面也有比他們高的,在座的同學也有。總的一句,不要存分別心,我昨天晚上也給大家講得非常清楚了,佛法嘛,是有階梯、層次的,你要想登到樓頂,那麼梯子是一格一格的,只要是向前走的,不管站在哪一格,都是稱為進取佛法的一種前進修學,所以,必須以尊重的態度,不能以是非觀點去說,這裡說的話就這裡擱下了,只是我們自己同學、自我學習、自我認識,我們要讚揚各個宗派的優越性,這個就是我今天要對大家講的啊,因為我沒有宗派之分,只要是佛法都是我要弘揚的。

      下面就接著開始講正文了,因為玄奘法師的歷史我們已經介紹一個初步段落。正文就是經題講完以後的經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