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藉經題而說法136 - 138頁
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十七年的時間,步途了五萬多里路,所住過的地方是居其一百三十八國。貞觀十九年(公元六四五年)回中國的長安。帶回大小乘經共五百二十篋,分六百五十部。回到長安後,深受唐太宗和所有傾國臣民包括老百姓的敬重,全部擺隊迎駕,跪著接他。
其後他於長安弘福寺、大慈恩寺、西明寺、玉華寺等翻譯佛經,就是他把帶回來的書在那些寺廟當中全部進行翻譯,翻譯佛經和律、論,前後整整翻譯十九年,你說他的功德有多大啊? 共譯大小乘經、律、論七十五部,翻譯了七十五部,分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他譯的經文最精確,其譯經數量在中國所有高僧大德中是最多的。他除了主譯法相宗經論外,重點在晚年全力翻譯《大般若經》六百卷。玄奘法師他在譯經當中,是最注重法相宗經著的,對唯識法相非常注重,所以他是唯識法相的祖師,但是儘管如此,他對般若來說,是從不放鬆,六百卷般若都被他譯了,大般若,可見他對般若之研究精深,將近占去全部譯經的一半工夫。
你們想這個般若有好重要? 他在譯他所有經書當中啊,基本上全部的一半功夫被般若占走了,因此玄奘法師啊,在古代和當代,要講到譯經上,幾乎是沒有對手的。譯經啊,是不容易的,為什麼說不容易呢? 沒有般若的真知實鑒的智慧,連看都看不懂,你還譯? 譯啥嘛? 我們就可以想像玄奘法師這個正知正見啊,確實很難以找到和他相比的人。
從他學法者皆多是解行超人的大德,就是跟著他學法的這些人啊,基本上都是解行超人的大德。所謂解行,就是已經得到解脫、超出於凡夫的這種聖德了,至少都是證果羅漢或是菩薩,當然,能參加這些工作的都是菩薩了,而不是羅漢,如神昉、嘉尚、普光、窺基,被稱為玄門四哲,就是四大哲人。
因為佛法是哲理啊,它不是什麼迷信,它是講科學的。俱舍論大師,就是專講《俱舍論》的大師,有普光、法寶、神泰。因明巨匠,有專門講因明的,有窺基、神泰、順憬。除此之外還有靖邁、慧立、玄悰等很多著名弟子,皆大法師,他們都是一些高僧大德、大法師。
法師,不能隨便就稱法師的。據我所知,過去凡是要當法師,必須要到江南一帶去印證過才能當法師。什麼叫印證? 要在高僧大德的面前,去打禪機、問偈語,問過心來,得到他們認可,確實你悟了道了,就能當法師。比如說六祖的上師啊,他在傳衣缽的時候,他就要印證,看誰能當法師,就喊大家做個偈子來。當時的大師兄神秀,就沒有辦法,感到很著急,為什麼? 因為他的面子觀念非常重。神秀經常代表他們師父講經說法,如果這個偈子不夠法師水平,那就完了,他深深知道他是不行的,但是畢竟還是散慧甚重,還是比較聰明,然後想了一個辦法,悄悄寫了一個偈子來,巴貼在牆上。他就派他旁邊的師兄弟,跟他比較親的親信,去看著,如果說師父說這個偈子非常好,他就說這個偈子是他的,說不好就不吭聲了,就採取這個辦法。
他寫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這個所謂做偈子嘛,就要闡明般若真如的境相,就是法身境相。法身境相,菩提樹就是法身的表法了嘛,因為釋迦牟尼佛不是就證菩提了嘛? 因此身是菩提樹嘛,不是我們肉殼殼。心如明鏡台,不落昏沉嘛,清清楚楚的,不是人死了,而且萬物皆能觀照到,因此心如明鏡台嘛。時時勤拂拭,我們還經常修正我們的行為嘛,就拿起雞毛撢子把灰塵全部打掃乾淨嘛,把我們身上的髒東西全部打掃乾淨。勿使染塵埃,免得灰塵染到我們嘛。他想到這個偈子該好呢,巴貼起後在那兒聽消息。
六祖那段時間很小,只有十二歲,就提起水從那兒過,因為他在廚房裡頭工作,他就聽到有人在念,他就說:「唉呀,我都想寫一個。」那些師兄說:「哎,對,小師弟你也來吧,你來寫一個吧。」「我又不會寫字的」他說。師兄們說:「你不會寫字,你說我們給你寫嘛」。他說好嘛,正因為他不會寫字,他就只能應機寫題,他看人家咋寫,他就咋寫。人家說「身是菩提樹」,他馬上就說:「菩提本無樹。」意思就是說,既然證到菩提的境界,哪裡還有個樹? 有樹就有妄想,有妄想即落入凡夫境,所以說菩提是名為菩提,實無菩提所得,因此就叫菩提本無樹。神秀說:「心如明鏡台」,他說「明鏡亦非台」,意思就是說,雖然明鏡,乃名為明鏡,而無明鏡所取。人家說「時時勤拂拭」,他就說的是什麼呢,「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你說的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他說本來無一物,法身清淨,什麼都沒有了,哪裡還有塵埃來染得到呢? 他這個偈子就非常乾淨,因此連外行聽到都說他是正確的,這下就大家大驚失色:「喲,證道好高深!」那麼後來五祖才傳了衣缽給他,他才能當法師、才能當祖師。
因此,以前要當到法師啊,要到江南一帶,請高僧大德印證,要叫你做個偈子來,要問你的話。每一個大成就者,都有個偈子,包括世尊他們都有偈子的,證道以後就要做一首偈子。揚州高旻寺,我曾經給大家開示過,只要破參了,要先做個偈子來,而且所做的偈子是不允許你自己在屋裡做好、想好拿來的,是法師一出題,你就要開始做,做出來以後也就要符合佛的真諦的意思,否則就不上算,這是這樣子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