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藉經題而說法61 - 64頁
那麼,在未曾證到這個之前,首先得明白我們的本來面目初參境界。所謂初參,這裡面就分見、悟、定、慧,這很深沉了。
有先見後悟的,先見到以後他認不得,最後偶爾之間一件事情一打動他,一迴光返照一下就明白了。
有先悟後見的,先明白了這個道理,像你們現在大部份屬於先悟後見,就你們現在在座的,因為我剛才講,你們有一點點沾邊了,但是你們還沒有見到,所以叫先有悟境,後得見證,但是見與悟得到了以後,就成功啦? 不行,還要定,還要如如不動地住在這個當中,能住在這個當中如如不動啊,才叫做定,這個定就叫做三昧耶定,如能在光明之中以盡虛空、遍法界之體,於其不執著,那麼就叫做無量甚深光明三摩地,就是釋迦世尊當年修持時入的定了,然而這很難做到,你們只要住入一個無明定都不簡單。
一切定都得去爭取。到了萬行繁與而應無所住的時候呢,就是無師智、自然智了,是故不是上師傳授給你們的,你們弄清楚沒有? 是你們本身妄想停息下來自己顯現的,上師強行叫它顯現,它是不得顯的,你自己不停它是不顯的。上師只是說方法:快點出來啊,快點到我的水池裡來把腳洗乾淨啊,你們要注意攀住欄杆以免栽下去! 是告訴你方法。但是結果呢,你自己不小心。上師所教,自然所得。但是,雖然不是上師灌裝給你,但是上師導引你入的路子,因此要得到般若的智慧啊,就必須有上師來教導。就我剛才說的,喊你去洗澡,要教你怎麼樣到水池裡頭去洗腳,有一種方法要懂,如果不懂得,你就要栽下去。但是假使說你不聽,你又不去洗,上師再喊半天,你的腳照常洗不成。
就正如叫你們證到智慧是一個道理,必須要依照正確的方法,以無上妙智去徹見自己的真空法性、本來面目,這個真空法性的本來面目就是與宇宙萬物的本來面目相同的,是沒有差距的。 眾生執妄而生,自成煩惱,諸佛離妄行化,自證菩提,即般若妙智也。
好好聽,眾生是執妄想而生存的,就以六識對六塵,然後靈知心識起分別,就搗弄在這個世俗境界當中了,就把一切妄想就看成我的,什麼都產生,甚至於煩惱等等,痛苦就出來了。那麼諸佛菩薩呢是離妄,是離開妄想而住入真空法性,是名為住、實無所住的境界當中,所以就得到了解脫,差距就在這裡。
諸佛菩薩離妄、處於般若智慧當中,行化渡生,遍佈一切法界和六道輪迴及娑婆世界,因此自證菩提,離妄行化,以般若智照開示眾生,而使眾生得到解脫。
現在我將根據《大智度論》三般若來為大家說法。我們講這個般若,有很多種講法,今天就以《大智度論》的三般若的道理來講。般若有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這三種般若能將此經卷中所有文字實相妙理,觀照匯悟。就是說用觀照的境界把它匯聚悟徹,然後證悟,了徹真如。
這裡指的真如也就是佛性了,就是實相之境了,也就是境智不二的道理了,就叫做真如。證到了真如就是得般若。般若之得有深淺之分,首先證到第一步,得到什麼般若? 觀照般若。文字般若即是依文字作為方便了徹經文觀照之理。
什麼叫文字般若? 即是依文字作為方便,了徹經文觀照之理,就是以文字,比如書本上講的這些話,給你說明某個地方是什麼,它是怎麼樣,所以就要用文字,寫成書,才能說出道理,那麼這個文字說出來的道理,你就要依據這個道理去照著辦、照著去觀照、去體會、去實踐,這就是文字般若。
那麼,體會、實踐什麼? 體會、實踐經文中觀照的道理,以觀照之理,照見實相般若之體。那麼體會了以後,我們再以這個理去照見實相的體,體就是一種具體的東西了,就我剛才說的,無得之相就是體,什麼體? 無得之相就是體。到了那個時候,你自然進入無得之相,作自生文字般若之用。證到那個時候,這個實相的體反轉過來自然就成為文字般若的用了,那麼也就是說,到了那麼一步以後,照見實相般若的體以後啊,這個體自然的就作自身,就是它本身文字般若的用,反過來就開大智慧。
般若實相眾生個個具有,又是前面的語言了,人人都具有般若實相,人人都具有真如,人人都具有佛性,人人都具有如來藏心,人人都具有如來法身,人人都具有自己的本來面目,同一個東西啊,不是說這麼多名詞,它是很多東西,就是一個,它有很多代名詞,眾生個個具有。皆因無始無明業障蓋蔽,不得顯現。
什麼原因又有了又沒有呢? 是你累生累劫、無始無明,就是說無始以來你的業障把你蓋到了。你會說,那我最早的時間呢,還是蓋到的嗎? 我給你們講了,你們只要自己去回憶,沒有哪一個是最早的時間,只能說無始,從有你們以來已經是無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