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藉經題而說法81 - 84頁
我們今天繼續講經題,把這個經題講了以後呢,然後看爭取朝下面再講一段關於玄奘法師的歷史,因為是他翻的經,所以就讓同學們瞭解一下他的詳細情況。在未繼續開示之前,我要想問一下同學們,這個東西是哪個的?這個金鏈子是哪一個的?快說。﹙有同學回答:是我的。﹚
這個東西又是哪一個的呢?是你的嗎?好,聽我給你們講清楚啊,這些錢呢,你們都來供養,那麼我給你們說一句非常誠懇的話,供養,上師本來應該收的,但是我都表示全部給你們收了,收了呢,這個就等於是上師返送給你們的,所以說,你們還是要拿回去。我給你們說句真話,不說你這個一千塊錢,你就隨便好多錢,一千萬我都不會要的,隨便好少,我也不會要你的。同學們最好就是不要供養我錢物,以後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因為上師啊只要是看到你們進步,我的心裡頭就高興,其他的我都不講究。這個你拿著,金鏈子和錢你都得拿回去。不要說話了,開始講法了,接著昨天的講。
迷若達悟,當依觀照般若,照見五蘊皆空,破除二重執見,出離兩種生死。那麼我們今天的講法呢,稍微把它變動一下,因為這裡面有些很有成就的同學啊,有些是往昔之中就很有成就的,那麼今生也證到很高的水平,甚至還有神通等等的同學已經跟我提出了,為了把時間安排緊湊一點,就儘量地簡略化,也就是說,讓他們能很快很快把這個學完以後,他們就好去傳授了,所謂傳授就是去教化他們的學生。
那麼我呢,同意了這個意見。但是這裡面也有水平很低的同學,所以又不能全部按照所提出來的這種要求去做,因此呢,今天為了加快說法進度,就以前不久出版的這本我著的四萬字左右的《心經講義》來隨文解句,這樣子來講可能速度會稍微快一些,但是至少也要解釋到四十萬字吧。
剛才說到,如果說要從迷達悟啊,我們首先就要按照觀照般若,藉以文字般若的理論,看懂以後,通過觀照的作用,就能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蘊是虛幻不實的,是屬於空的,就能破除兩重執見,這兩重執見就是我執和法執。
我們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有個我,正因為有了我,就有自私心,一切都為我自己,穿衣吃飯為我,發家致富為我,所有一切生老病死苦同樣相對也就附之於你的身上,也就是為你了。
因此這個「我」執啊首先要破除,那麼我執是以什麼破除?是以佛的法、世尊的法去破除,這些法就是「開示眾生悟正道,猶如淨眼觀明珠。不執二邊持戒體,熄滅我法空論書」的一種境界的法,不攙半點半粒沙的法,去破除它,那麼這些法是世尊親自所證、是觀世菩薩親自所證,當然能破除。
但往往破除了我執了以後,空了人我二空,但是,又把法保留了,因此這也是不究竟的。為了徹底究竟,必須還得把佛的法、諸佛菩薩的法、上師傳授給你們的法丟掉,還要把法都空去,所以說二重執見都不能要,先空人我,後空法,這樣子才能進入大乘境界,才能出離兩種生死,這裡指的兩種生死就是生與死,「生」,實際上從陰入界或者從另外一個畜生界轉為人的時候,他們就稱為生,你們人死的時候就稱為死,但是當鬼站在他的立場的時候,他就說:「我從人間生來了。」所以說生與死都是一回事,只能說是輪迴調換了一下情識生命的角度而已啊。
眾生與諸佛之清淨法身,即實相真心,所具平等,聖凡皆是不增不減的,猶如同一料所製兩面水銀鏡子。這就告訴了大家,我們為了脫離生死,首先得知道前面所講的,眾生都有一個如來藏心,都有一個真如,都有自己的本來面目,明白了這個本來面目以後,那麼就知道了我們的本來面目和諸佛的清淨法身是完全相同的,是平等無二的。釋迦世尊和其他的諸佛他們的水平、觀世音菩薩的水平有多高,我們的本來面目的清淨法身的水平就有多高,只能說是眾生業障所蓋,未曾顯現真面目。
那麼,雖然業障所蓋,但是聖人的那個水平、等量、尺度是無邊的,我們的法身、我們的等量、尺度也是無邊的,完全同等的,因此互相都是不增不減的,我們本性雖然遮蓋到了,但是同樣還沒有減掉,它本身保留著的。正如我曾經打過一個譬喻,那麼今天我再給大家就地打一個譬喻,我們這個池子裡頭的石頭,有多少顆?把水放乾,自然就能把它數清,石頭的顆數就能數清。但是水沒有放乾,再加上倒一些墨進去把它污染以後,就看不到石頭了,雖然看不到石頭,但是石頭的數量是不增不減的,這些石頭照常保留在那裡頭,它有一千八百多顆,那麼同樣是一千八百多顆。
所以說本性雖然一時被障蔽所蓋,一旦我們明悟自心,察見如來真諦以後啊,就會徹底出障圓明,不增不減,就是這個道理啊。就是猶如一料所製兩面水銀鏡子,就是同一種材料、同一種玻璃,我們把它做成兩面水銀鏡子,做成兩個鏡子啊,其中一面佈滿塵垢,就是佈滿了灰塵了,故不見光明,所以說呢就沒有光明,亦無法照見諸相,就沒有辦法照到一切東西,人也不能照,物也不能照,因為灰塵佈滿了,所以就看不到東西。另外一面呢就沒有灰塵的,故爾光明無量。
所以說呢它就有光明,就是明亮亮的,能照萬塵物。一照呢,什麼東西都能看到,把你的鼻子、眼睛都看得很清楚。有塵之鏡似如凡夫。那麼這兩面鏡子呢,有灰塵的這面鏡子呢就等於是我們凡夫,我們沒有明白如來自性的這種凡夫。無垢之鏡比屬聖者,無垢的鏡子、很光亮的沒有沾灰塵的這個鏡子呢就等於是聖人,就是觀世音菩薩,就是釋迦世尊,就是阿彌陀佛、金剛不動佛、五方五佛等等佛。
其實鏡之本質均無二別,本質它都沒有區別的,雖然有灰塵和無灰塵、能照與不能照,但是它們鏡子的材料,我剛才說了,是同一種材料製成的,它們同樣屬於玻璃,一樣的,一個瓢裡挖出來模子倒成的,他們之間本體質料沒有區別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