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藉經文說真諦 156 - 159頁
如心隨境遷,則受五蘊之法縛。這是正題了,只要是心拿給境一遷走以後,五蘊諸法就把你縛住,故永於輪迴流轉,就永遠留在輪迴裡頭,由人再變人、或者是變仙,或者變豬、變狗、變牛、變蟲,等等等等,互相串變,這些串變都隨你的因果業力輕重而串變。境隨心轉,則五蘊空寂而無功用。
只要境隨了心轉了以後,五蘊自然就空寂,就沒有功用了,於此實相般若現前,證入空有無礙,得大自在,故名為自在。因此,觀自在的自在啊,就是這麼一個道理。那麼,我們個個都要做觀自在,觀聽圓融,得到大自在,學觀世音菩薩的法嘛,就是要得觀世音菩薩的境嘛。
如心隨境遷,則受五蘊諸法之縛。只要你們的心啊,隨外境遷染,拿給人家駡一句,馬上就氣得來暴跳如雷,這樣子就受外境遷染了,就要五蘊諸法的捆縛,就永遠在輪迴裡頭流轉。
境隨心轉呢,就五蘊空寂無功用了。五蘊呢,就是色受想行識,它自然不起作用。那麼色受想行識的具體用途,我還再補一句,下面我還會給你們詳細講五蘊。於此實相般若現前,只要五蘊空寂,實相般若就自然現出來,證入空有無礙,就是說似空非空,似有非有,真空妙有,圓融無礙,得大自在,自然就得大自在,故名為自在,所以就叫自在。
凡所眾生,心有罣礙,執於煩惱流中,故爾不得自在。凡是眾生,有生命的,心都是有罣礙的,所謂罣礙,就有分別,就是說意識啊是有分別的。因為眾生的心跟佛菩薩的心不同,眾生的心是凡夫意識分別之心,佛菩薩的心是勝義、般若的菩提,勝義妙用,真如之心。所以這是觀照般若到實相般若的境界,這兩種心是斷然不同,一個是凡夫心識分別,是意識、第六識稱為心,一個是不但把六識放下,五蘊放下,而且末那意、阿賴耶都放下了的菩提勝義的境界,就是說智亦是境,境亦是智,境智互融的境界,是這麼一個心,然後才能得大自在。
因眾生不知以何起智觀照,更不知三般若之存在。眾生啊,不曉得怎樣去啓動自己的般若智照,去迴光返照、觀照自己,更不曉得有這個觀照般若、文字般若和實相般若的存在,因此呢就處處以眼睛觀照一切,耳朵聽照一切,以妄心分別一切,所以被境所迷,為萬法所轉,作五蘊之奴,處於貪嗔癡愛喜怒哀樂而生,故不得自在。
你可以想像眾生啊,為什麼不得自在? 眾生是拿妄想心去分別,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去對色聲香味觸法,整天抓住不丟,然後產生苦惱、產生痛苦、產生快樂、產生歡喜、高興,所以就被這個境迷到了,從來不退出來,睡著也迷到,就拿給這些法把他們轉得昏頭轉向,就作五蘊的奴隸,就作色受想行識的奴隸,處於貪嗔癡愛喜怒哀樂而生存,這些沒有解脫的眾生整天就這樣生存的。你們現在好好自己體會,是不是就這樣生存的。故不得自在,當然不得自在呵,整天被貪嗔癡愛、喜怒哀樂占據,從來沒有休息過,怎麼自在呢? 就自在不了。
觀自在即觀世音菩薩於因地中,修耳根反聞功夫,了悟本來面目,實相般若。觀自在菩薩,衪是修耳根的反聞功夫。什麼叫耳根反聞功夫? 就是一種觀修耳根的方法,在《金剛瑜伽圓滿法》上就有耳傳法。這個耳傳法是瑜伽法部裡面的,所以在此是不講的,要修到一定的程度。《金剛瑜伽圓滿法》,修這方面法的同學,懂得了,合格了,再向上師求法,上師就會秘密地傳給你耳根反聞功夫的法,這法也叫未音禪,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修的這個方法的法度,就可以進入般若境界,曉不曉得呵?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啊。
觀音菩薩在做眾生時,修了這個法,才了悟了本來面目,了悟了實相般若。那麼,解六結而越三空,獲二勝而發三用。所謂解六結,得到這個功夫,就解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自然把它解開、解空了,就不存在了。那麼,解六結還要越三空,三空指的是什麼呢? 就指的是布施物及受者、施者(布施者),就是說布施一切物件而得所受者和施者以及所施的物三空,都不存在,法空、人空、迴向空。獲二勝而發三用,就徹底得到了什麼呢? 徹底得到了佛法的正知正見之境,了脫了生與死,三界緃橫的境界,證得觀聽不二圓明無礙。
就是說觀與聽,觀想和聽都不成二境,不二圓明,才得了大自在。此自修自悟自證之自在,衪自悟自證的一種自在境界,所謂的自在境界,即是般若自在境界。於無著妙力自在成就中,發願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在無著自在的成就境界當中啊,住入般若境界以後,以妙有為真空。菩薩啊,不捨眾生,這就是菩薩的習氣,然後來渡脫一切眾生,尋其聲音而救之苦難,因此,我們念衪自然和衪心心相應,衪就要救渡我們。
凡有眾生於諸苦惱、七災、三毒,稱念菩薩名號,是菩薩能施自在無礙之力。凡是有眾生啊,遭到了七災三毒,也就是把它總概括起來,所有一切災難,只要你稱觀音菩薩的名號,誠心念誦南無觀世音菩薩,一心不亂地念誦的話,衪就會立刻救渡你,甚至於毫無障礙之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