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藉經題而說法115 - 119頁
定有四禪八定之說,實際上還有徹覺定、光明定、空樂定等,意思就不只四禪八定,是很多很多種定力,已超過八種定之多也。
又菩提達摩東渡我土,已證般若實相之境。達摩祖師不簡單呵,我跟你說,他當時聽到禪宗的慧可大師講法,慧可大師的法說得非常好,講得來天花亂墜,是地湧金蓮,但是達摩祖師一看他就是凡人的嘛,他等慧可把法講完以後,走上去就問:「你剛才在弄什麼呢?」這慧可大師看一個印度和尚這樣問他,他說:「我講經嘛,」他就很不高興,「難道你們印度不講經啊?」達摩祖師說:「我們要講經,但是我們講的是無字真經,不像你講的這個黑字白紙的經。」達摩祖師這個一說了以後,慧可大師就認為他在侮辱,嘿,經書都敢侮辱,肯定是一個魔,慧可大師的頸項上掛有鐵鏈子,那個鐵彈串的鏈子,就準備把這個魔鎮伏,取下來以後「乒」就削過去了,哪曉得這一削呢,達摩祖師沒有注意,當場就把門牙打掉兩顆,打掉兩顆門牙以後啊,血就流出來了,他本來馬上準備把它吐掉的,但是考慮到聖人的牙齒不能著地,著地要三年天旱,因此呢就沒有吐,他是聖人,就強行把牙齒吞進去,因為他是證果羅漢,他的牙齒掉在地上要乾旱三年,老百姓要痛苦。
他就過江去了,他過江去幹什麼? 去面壁,整整坐了九年的時間,那麼當然慧可大師最後就追過江了,因為那天晚上就碰到無常來抓他的命,就說閻王請他去喝茶。他嚇倒了的,他說,我都是聖人了嘛,無常說:「你不是聖人,今天那個黑和尚才是聖人。」這一下,嗨呀,他就趕快去找他這個黑和尚。嘿,達摩祖師已經都是聖人了,還要坐定入觀,你們好好想一想,難道說就是簡單幾句話,一得到證悟,就可以不學佛法了啊? 就可以徹底大徹大悟啦? 這是絕不可能的。
因此,這件事情就徹底告訴了我們,證悟以後還必須要做到什麼呢? 要住到定境當中去用功,要勤修戒定慧,哪怕證果了,也得還要用功,這就非常重要,十分重要,所以達摩祖師才面壁了九年。 因此你們以後凡聽說某某人可以給你徹應本性,讓你當場大悟,這人一定是騙子。除非這人可以當場把你帶進虹身佛土世界,讓你親自見到虹身佛土,否則無論他是什麼身份都是邪師。
此中妙義不言自知正是定之用意,定也可以在這裡說明,不僅僅是如如不動,用功的方法也叫做一種定。何況初見般若,有的人初見般若以後啊,明心見性,於中究竟過程還有:素法身、清淨法身、有餘依涅槃和無餘依涅槃之分。那麼,我剛才說了,這個定慧、見般若層次裡頭的境界是很多的,我再給同學們把這個見般若、見本性的詳細境界分幾步給大家講一講。這幾步境界呢也就是,初初頓然除去妄念,前念已去,後念未生的境界,達到這麼一種境界以後,或者是某種事情迴光返照,證到這麼一種境界以後,證這個境,它有這麼幾步啊,你們注意,見,有的見到,明心見性,一當見到以後,如果認識了它,就稱為見性了。
但見性不等於是住性,沒有住進去,要住得進本性,抓住這個覺照不離不執,才能算是定,要抓得住這個覺照才叫定。那麼,初初見性,叫做素法身,這個素法身根本沒有了脫生死,因為你累生累劫的業力、你的業障糾纏你,同樣要使你昏沉,同樣要使你胡作非為,甚至於連一兩年都不到,你就要由一個很誠心的人又變成一個中級水平,中級水平又變成墮落,更何況沒有見素法身的人,你們就可以想像這個凡夫境界好可憐了。
見到素法身,就稱為悟,說悟了就全然解脫,這是錯誤的,因此這裡啊,同學們就要明白一個道理了,就是說,我們當見到素法身以後,還得要具體去用功,要把我們累生累劫的業障、業力洗除乾淨,通過佛法的修行方式,讓我們進入清淨法身,隨時提得起、放得下,提起正念,頓然提起,萬念俱空,頓然可放下,放下一切,不執著,而所做一切事情有條有理,而一放下,什麼都沒有了,要隨時提得起、放得下,要練這個功夫,練得來爐火純青,進入清淨法身境界。
但進入清淨法身境界,如果是你的成就不高的,神通智慧還不大的話,你還不行,因為你還是有餘依涅槃,還沒有證到無餘依涅槃,為什麼是有餘依? 你現在還有一個肉體殼殼,還套著的,這個肉體殼殼把你套住,你還要吃飯、穿衣、做事、工作,受到一切限制,因為要依靠這個身體來修行,依於、仰仗於這個身體來做一切佛事,所以就叫有餘依,那麼到什麼時候才是無餘依呢?
要讓我們這個成住壞空、四大假合、六大虛無的這個假象之體啊,所具備因緣,自然分解,就是自然緣盡的時候,它自然壞死了,沒有了,自然寂滅,此時剩下來的佛性,才叫做無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才能獲得清淨法身的無餘依自由。
那麼,進入無餘依涅槃,如果進入不到光明聖境之道,進入不到如來甚深光明三摩地的境界,住入不到法身與宇宙同體的境界,還不能稱無住大涅槃。進入無住大涅槃,才能進修取得大圓鏡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法界體性智,才能證五智,才能證四身。
因此,我們有啥資格值得驕傲的? 我們就是慚愧之身,我是慚愧之身,同學們也是慚愧之身,所以我就要告訴你們啊,要以慚愧的心來修行,釋迦世尊那麼偉大,他都是慚愧之心修行。在這裡啊,同學們特別要注意,就是修行的,不管學得多好,一定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我不是輕而易舉的就反對「了得業障本來空,未了先須還夙債」的道理,我是專門告訴你們這個層次是很多的。
總之,若欲證得實相般若的解脫之境,必須定慧平等,就是說必須定與慧兩個平等,不可單缺分毫,單缺了一丁點、很少一分毫都不行。因此定﹙多﹚字在經題中啊,就是這個「多」字,它在這個經題中,是不低於般若之重要的。這個話是我第一次說,以前的經書還沒有這樣說,因為這個「多」字很重要,不能把它破開啊,缺了定,怎麼了得呢? 只要明證般若作先導,我們明白般若作先導,必須以「多」作開敷,然後以定來開敷,才能出障圓明。
把「般若波羅密多」這六個字合起義來一起講呢,即是無上智慧徹照定力,以正定之養產生般若的智慧,定慧平等而達到究竟彼岸之意也。就是說啊它們之間互相是絕不可能缺少的,必須相得益彰啊。這幾個字合起來講,就是這麼樣一個意思。
H.H. 第三世多杰羌佛 http://www.hhdcb3office.org
世界佛教正心會 https://www.rightheart.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