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藉經題而說法125 - 128頁
我佛釋迦世尊,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參訪五年,修苦行六年,三十歲的時候就證到般若圓明的證境證德,成了道了。說法四十九年,證道後就開始說法,為眾生說了四十九年的法。
共分五時而說,分了五個時期。 初次說法為華嚴時,初次說法的時間稱為華嚴時,轉根本無上法輪,第一次說法稱為,在這裡我就不細緻給你們講了,因為講到衪轉根本無上法輪,我就可能要給你們講一個月左右,怎麼個轉法的,轉的啥書、說的啥,這個今後你們去學的時候再說。 二是阿含時,隱大施小。第三是方等時,引小入大。就是說法度的變化, 第四是般若時,轉偏成圓。五、法華涅槃時,開權顯實。就是大概分了這麼五個時候來說法。
那麼,這五個時候我簡單地概括一下,說是說先說小乘、說羅漢的成就,然後說方便法門,最後說大乘,又說大乘的變化、說密法,最深妙的是不口說、不作記錄而單傳的,如《解脫大手印》的境行和覺行部份,大乘又反對小乘,怎麼樣來反對法的,曉得不? 小乘又如何不正確。
但是必須要導引啊,就相當於我們要喊一個人啊,把功夫佛法學好,你們先不要跟他說:你學佛,你要為眾生,你不要自私,你自私了,今後佛菩薩就不救你,你的錢要布功德。他聽到了,他就嚇倒了,他不學了:「我才那麼一點工資呵,我才拿一兩百塊錢一個月,我拿去布功德,布完我吃啥呢?怎麼從來沒有說我學佛法多增加點利益?」他就會這樣想,曉得不?
因此,就要方便給他說法:學佛法,要如何增長福報。但是這是事實,不是亂給他說的,要到後來,才要他怎樣布施,那個時候他境界已經到了,他自己就曉得這說得非常好。
因此佛就把這各種法,大乘和小乘,它們之間的變化和矛盾分開、分成幾段來說法,大乘和小乘,它們之間的變化和矛盾。比如小乘,就要他們如何自了漢,自己成就,自己得到什麼幸福,自己用神通、自己去產生變化。那麼到最後,到大乘的時候,就說你們不要這樣子,你們要渡眾生,你們要以眾生的利益為重,以他人的利益為重,要處處考慮眾生,要發大菩提心,不要只斷我執,還要連法執都丟了,要長期住在娑婆世界,不要走完了,走完就沒有人渡眾生了,要像菩薩一樣,他們都會來的,曉得不? 那麼你們必須要成就以後才能渡眾生,也不要中途就去渡,也不能亂渡,要有緣才能渡....等等方法,就這麼一回事。
那麼,才開初要學法,你給他說要渡眾生,要去為別人,他就會想到我盡為別人,我盡別人,我的家裡咋辦呢? 所以就要分各種方法來為他們說法。正如說化城品是一樣的,佛說:前面就是極樂世界了,馬上就到了! 釋迦佛就告訴衪的弟子,你們趕快走,你們不要再懶了。大家都走不動了,嘿,看到前面當真很遠一個城市,真是美妙極了,結果是佛顯的一個城市在那兒,這些人慢慢慢慢就地走去了,一當走去以後,哎呀,果然好得很喲,各人把鋪蓋捲打開,這一下,就各人找各人的家了,住下來了:喲,我們對了,我們成就了,終於成就了,花了這麼大的功夫,總算有這一天。等他們歇夠了,佛就說:你們趕快起來,整頓精神,跟我前進,為什麼前進?這個地方沒有了脫生死的,這個地方叫化城。衪要一步步把眾生導引到最高境界,徹底解脫,成為大覺,與宇宙同體,與日月同壽,是這麼一個境界。你們懂到沒有? 就是這個關係。
此經乃第四時期所說,說般若經過時間是二十二年,你看,佛說法說四十九年,般若就說了二十二年,你們想啊,般若重不重要? 佛一生說好多法呵,白龍三藏,但是,二十二年整個花銷在這個般若上,亦是佛說諸經時間最長的,共說八部般若,此攝摩訶般若,為大部之精要,這個經書主要攝摩訶般若的大部精要,經中之心要,心中之精。
古德以不同的鑒解、比喻方式講得多種開示,古德大師、那些高僧大德他們講了很多種,講得多了,你們可以看到很多《心經》的講義。我今參照如來經藏,我今天的講法呢是參照如來的經藏和前輩大師古德留著,前輩大師古德他們的留著啊,而以自己所證之點滴實鑒,去其邊見納入正解,匯融一諦而為講解。
我不是光參照佛陀所講,都是匯融一體給大家講解的。把它說穿了,我真實不虛以我自己證到的鑒地,根據經藏的說法,藉其真理,然後表顯真諦來給你們講解的,這就是我真實不虛的語言,不是光憑口,或光看人家的書,來給你們講的,而是自己所證境。唯望聞者受益,而我實乃慚愧之行。沒有其他的任何意思,希望你們同學們,凡是聽到的、今後能看到這個書的,得到利益。那麼,我這個做法,自己感到內心裡頭的慚愧,因為我自己總是一個與大家一樣的行者,慚愧之身,昨天就表達了,爭取讓整個世界娑婆眾生、三界眾生都能受到我的法益,我們要以慚愧之心去教化他們,去給他們施捨利益。
此《心經》乃觀自在菩薩應佛之大弟子舍利弗所問,而為所說開示之般若心要。就是說這部《心經》啊,是觀世音菩薩應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舍利弗,他請求觀世音菩薩給他講的,然後觀世音菩薩是專門為這個舍利弗所問,給他開示的心要、說的《心經》,很多高僧大德都認為是釋迦佛陀說的,其實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啊。
佛所說大部般若之精要,就都收攝在此經二百六十字中,全部收攝在裡頭了。時於世尊在靈鷲山中入甚深光明,宣說正法三摩地。佛在靈鷲山入甚深光明,宣說正法三摩地的時候,觀音菩薩說的這個法。那麼,你們想到沒有呵,世尊在靈鷲山入甚深光明,入在甚深光明定中,然後又要宣說正法三摩地,難道說就觀一個鏈條光、妥噶爾圓空光嗎? 光、光、光還給人家說什麼說?因此啊,我們的佛弟子不要那麼愚癡了,什麼大圓勝慧、什麼慧,那僅僅是一個過程現象,你看,佛入甚深光明三摩地,光明嘛,是代表名詞嘛,還能說話的嘛。那麼,你去看那個光又咋能給人家講法呢? 不是就分心啦?
因此,般若的真正的正之定啊,是行住坐臥、說話做事都可以處於佛境之中的,萬行繁與,不脫本體之真如面目,這才是真正的大圓滿,而最高的現量大圓滿,一個時辰就會讓你當下進入虹身世界,活生生地看到實境,不是理論啊! 但是這個是一個進取的方法,我不去說了呵,因為這個裡面呢很多人還不懂什麼大圓滿,尤其是現量大圓滿,一個時辰成就的啊,我們這裡頭只有少數的、個別的同學,因為已經學法學了很多,幾十年了,他們知道一些。
三摩地即是等持正定,心念定止為定,就是心念定止的時間呢、就是定下來、止下來就叫定。離掉舉為等,離開掉舉,自然性地離開追索掉舉就為等。心不散亂為持,心性不散亂,散亂不是打包天妄想呵,散亂是稍微有點雜意念稱為散亂,那個到處東想西想的,一會兒坐著到又想到家裡去,那叫做凡夫的包天妄想,散亂還沒有那麼嚴重啊,入定連散亂都不准,這個又叫做三昧耶定。
#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 第三世多杰羌佛 # 多杰羌佛 # 第三世多杰羌佛佛教正心會 # 多杰羌佛佛教 # 多杰羌佛第三世 # 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 # 第三世多杰羌佛返老回春 # 第三世多杰羌佛藝術 #第三世多杰羌佛妙法 # 佛法 # 佛教 # 財神會館 # 義雲高大師 佛教正心會 # 仰諤益西諾布大法王 佛教正心會 # 度母 # 觀音 # 妙法 # 妙喜 # 世界佛教總部 # 行動佛殿 #文殊院#盤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