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藉經題而說法 43 - 45頁
此經乃觀世音菩薩所說,不是佛陀說的啊,也許你們聽我說出這句話會大吃一驚吧,因為你們所知的是佛說的,而非觀音菩薩所說,但今天你們必須要明白你們不瞭解真實的背景,連我是誰你們也不曉得,只知道我自稱慚愧者。 等過十幾年後,你們就知道我這個慚愧者講的法才是真正的寶貝呢! 因此你們就不要胡思亂想了。
觀世音菩薩講的『般若』之心印,全文共計二百六十個字,文字雖然簡略,但意義完整豐富,一點都沒有缺憾。可以說八萬四千法門之終歸最後目的,應該是說,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統攝在這裡面,並且最後的目的,個個都不能脫離般若,不離此心印。
心印,什麼叫心? 心在我們人來說,人人都知道有個心臟,心臟一挖掉就死,人的手臂可以鋸掉一隻,腿可以鋸一隻,眼睛可以挖掉一個,但是心臟不能挖掉,在人體,心臟這麼重要,那在經中,《心經》為心印。不管你什麼法,無論何宗何法,不管你哪一個宗派,只要離開《心經》的這個心印的真諦啊,就不可能得到三身四智之果,或者是四身五智之果。
那麼,什麼叫三身四智之果呢? 我們學佛法,首先第一要求我們證到法身,法身是無相的,證到以後就可以不生不滅。但只證到法身是不行的,還得證到報身,報身就是圓滿的報身,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莊嚴,六十四圓音,就是佛的圓滿報身。
如釋迦世尊現在處在報身佛土,就是報身。證到報身,還要有化身,一個身體可以分成很多個身體,這個地方講法,另外一個地方也要講法,這就叫化身。
那麼四智呢,佛法處處要講智,智就是智慧,這個智慧是指的無上智慧、無垢智慧、最高智慧,不是普通的世間聰明智慧,是專門拿來斬斷生死的智慧。淺說是有四智,即是大圓境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每一個智就要講一番道理給你們聽,但是在這裡,由於你們不懂,你們只曉得有三身四智就夠了,以後再來細細地給你們講,因為時間的關係。總而言之,達到佛的境界就要證到三身四智,羅漢就不行,雖然有神通變化,了脫生死,但他們是小乘,辟支佛、緣覺、聲聞,是這麼一種境界,具備法身境,但是報身和化身是不行的。
到了乾慧地菩薩的境界,才能一個身體分為兩個身體,這是乾慧地菩薩。 乾慧地菩薩以上才開始分初地、二地、三地…,一直登到十地,以後直至十二地再入證等覺妙覺,等於佛妙於佛的覺量,然後才是徹底圓滿的佛菩薩,是這麼樣一個過程。所以說,學佛法、學《心經》的目的,到最後的圓滿,是要達到三身四智的境界,因此,此經為成佛之指南、利生之法寶,特為大器之流,發大乘心者而說。
這個經書呢是普通人不能聽的,是專門為大器---大根器、大法器的人講的,為發大乘心的善知識說的。不是為發小乘心的聲聞、緣覺、羅漢說的。你們不簡單啊,你們發大乘心,因為這是為發大乘心說的啊,大乘心就是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要考慮整個眾生的利益、考慮世界的利益,哪怕忘我捨己,都要把整個人類、其他人的利益照顧到,要成一個善良的善知識。
《心經》這個道理啊,它的心印啊,不管你是什麼法王也好,什麼仁波且也好,或者是諸古、高僧、在家的大居士,必須都要去領悟內含的諦。
那麼什麼叫做法王呢? 法王是在舊社會、古代、元明清時代,都在封,是皇帝封的,比如說大寶法王等等法王,章嘉呼圖克圖法王等等,還有寺廟上的法王,是封的寺主。還有一種法王呢,像宗喀巴大師就不是封的了,蓮花生大師也不是,他們本身就是法中之王,因此就法王,一代宗師也該稱法王。
仁波且呢就是活佛,再來人,前輩子修法,又經過轉世成為再來人。還有就是諸古,諸古就是應世者,也是過來人的意思。高僧呢,具有一定的功夫和德行教戒的就叫高僧大德。在家的居士,你們都懂了,在座的只要是受了居士戒、別解脫戒、進行了皈依,符合條件的稱為居士,不是見人就叫居士,居士要看夠不夠居士的格,這個呢我在這裡也不詳細講。佛書甚多,現在有賣的,廟上也有,雖然不太正確,但你們可以去買來參考一下。作為考閱性的研習、領悟內含之諦,領悟什麼內含之諦? 就是領悟 《心經》的這個內含的真理,不是叫你直接看文字、看表面,就是讀誦,和識經,認識這個經,只憑認識和讀誦是不夠的,必須加以悟經,悟經悟什麼? 悟經中之真理而證經中的本來面目,把經中的真正的精髓理解到。比如說我們這裡在座的慧輝大德居士,他就是證到了本來面目的境界,證到了明空知覺的境界,有正知正見,那麼在此呢,我可以為他印證,確實證到。但雖然是證到了,還得用功,還得從定中入手,隨時提起覺照而不執著提起之念。你們今後同樣能得到這麼一個境界,乃至於希望你們後來居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