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藉經題而說法105 - 108頁
那麼現在是講「波羅密」三個字了。波羅密是梵語,同前般若二字一樣,翻字不翻音。波羅密三字是「到彼岸」之意,這裡我的講法與古德們是有差距的。古德們是「波羅密多」四個字,我說波羅密多這四個字是錯誤的,不是獨體一義,至少是不確切的,因此我才下決心把它分開來。
今天告訴你們真理,波羅密三個字是到彼岸的意思,此指彼者,此地對他地;若指此者,他地對我地。今說彼岸者,乃諸佛菩薩所居涅槃大樂之方所、解脫輪迴之不生不滅究竟圓滿之地。
就是說波羅密這三個字啊,它叫「到彼岸」。什麼叫到彼岸? 我們站在河這邊,要到河對面去,也叫彼岸,要經過船渡過去就叫到彼岸。那麼這裡指的此岸呢,就是對方到我們這邊來叫做此岸,就是說兩岸相交就是彼此相對。
那麼這裡指的真正的彼岸呢就是諸佛菩薩所居涅槃大樂之方所,就是佛菩薩所居的佛國。那麼有人說佛國的說法到底對不對? 這是一個代名詞,最好是把它說成佛菩薩所住的境界,解脫輪迴之不生不滅究竟圓滿地。
所謂究竟,就是徹徹底底、沒有半點渣滓、疤痕,就是由眾生變成了聖人,登入的這個圓滿佛地,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無住無相、大樂無邊之聖境地,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變化無窮,神通廣大,這個佛菩薩的聖境地,這裡指的我們到的彼岸是這個彼岸,就從我們這個苦惱的人生啊,渡入另外一種聖人境界,享受不完幸福的這麼一個世界。
此岸者乃眾生所居生死輪迴煩惱之苦地,那麼我們現在這個此岸就是眾生所居的生死輪迴的苦地。由於所有一切眾生皆具佛性,故彼岸居所,個個有份,眾生自帶。所有一切眾生都具備著佛性,包括同學們個個都有份去享受的,個個眾生都自己帶著彼岸的,均皆有份享受,由迷而不得居之。
為什麼沒有住進去呢? 是由於我前面所講了,迷妄成真才沒有住進去的,皆因眾生迷妄成真,離真取妄,離開真諦,執著虛色妄想,所以才住不進去。迷其清淨的真心,迷其我們本有的如來藏心,迷其我們的本來面目,則住此岸。一當悟得此心,頓入彼岸之境,只要你一下明白這個道理啊,你一下就頓入彼岸的境界了。
你們總有一天,前念已去,後念未生,而沒有執著,住入這種境界的時候,你就會頓然徹悟,徹悟這個境界的滋味,但徹悟並不等於就從此不退出來呵,要有定力抓得住才不退出來,沒有定力是不行的,要抓得住就還要經過鍛錬,還有末那意、阿賴耶,你還承得住摔擺嗎? 還有種種幻象出來的啊。頓入了彼岸的境界以後,要如法進修則可圓滿。
這裡與其他古德有差距之講法,其他的古德是,頓入彼岸以後,就頓悟,就永遠住進去了。我不是那麼一個認為,頓入彼岸以後,還得進修,要達到圓滿境界,依照佛菩薩、上師所傳的法去圓滿它。
因此,迷時則全迷,渡入愚癡。凡夫迷的時候,就全部被迷到了,就渡在愚癡的境界裡頭去。悟時則大悟,如見己親娘。悟的時候,突然就會認到佛性,嗨呀,就像見到自己的母親一樣那麼熟悉。般若智照自現前,實相之境無所得。到了這個時候,般若的智照、智慧觀照就現前了,現前就是看到實之境了,但是這個看到呢,是名為看,實無所看。而實相之境是無所得的,沒有得到的,如果你有所得,有所得又是妄想,馬上又落入凡夫妄執相對蓋。
依般若智照進修實證而斷諸惑,只要你依照這個般若的智慧啊,去進修佛法的境界、實證,自己一切惑業皆能斷除,所有世智惑業、所有一切有為法的惑業、無始以來的善因好因、一切因緣之惑業,都能斷除,但必須要依般若智照去進修。
由處於輪迴煩惱之凡夫,而到涅槃彼岸大樂之聖境地。斷了惑業以後,自然由處於輪迴煩惱的凡夫、普通人,就能到達涅槃大樂的聖境地了。此指聖境之地,並不是說離開此地另有一個地方的聖境地,而是迷悟二諦之差別,迷時彼岸即此岸,悟時此岸乃彼岸,悟則自成生死無縛之聖人。
好好聽,同學們啊。這裡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講了半天,剛才上師給你們說了,要由此岸到達彼岸,由河這邊到河那邊,就由這個世界到另外一個世界,結果到了半天,又沒有世界了,到底是什麼原因? 此指到聖境之地,並不是說離開此地,另有一個地方是聖境地,那麼,這句話不是就矛盾了嗎? 有報身佛土,有極樂世界,有琉璃世界,有毗盧世界,有兜率內院,嘿,這麼多佛國,那不是彼岸是什麼呢?
這裡我給你們講得比較高深,說句非常誠懇的話,這是對大乘境界的弟子、甚有修持的人,他就會懂得。這裡所指的聖境之地啊,實際上把它說穿了,就是你把世俗塵垢一除掉以後,自然不執著於空有無際之體,而此時佛性光明自然現前,佛性光明即如來藏心、即般若智與實相境之互融互匯,一元無謂之二別,到了這麼一個程度以後,此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你就是世界,渡入這種境界,就地境界就是佛國世界的境界,但是這只能你個人享受的境界、個人世界。
有同學又要說了,離這兒十萬億佛土,還有那個極樂世界的嘛,有多遠的路都告訴了的嘛。這個又是佛的一個善巧方便、導引眾生了。當然,你要有那種認為,也是可以的,萬法由心生,可以隨著那個境界經十萬億佛土到極樂世界去,但是可以剎那就地即是極樂世界,這是一個迷悟的問題,迷時此岸就是此岸的凡夫地,悟時此岸就變成了聖境地,它不需要走哪裡去的,自然進入一種境界。
比如說是哪個呢? 像李旭,他曾經渡入過,整天滔滔不絕,他就自然進入一種境界。黃先銓同學也是,曾經渡進去過的,那麼他又進入另外一個世界,還跟另外的人說話。實際上他並沒有走的啊,還在那兒成都市走啊。當然,他這個彼岸,不是取得成就的彼岸,這是走徧了方向的入魔彼岸,那麼糾正過來了,現在就沒有這些事了,他們現在修持非常之好。
如果說是迷時,彼岸即此岸,悟時此岸乃彼岸,悟則自成生死無縛之聖人,這句話因此就是非常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