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六十二.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藉經文說真諦 205 - 208頁

 


    現在講受,受是接受義。啥叫受呵? 受是接受義,為領納一切虛妄,入世諸相,指眾生之六根對六塵時所產生之覺受。色受想行識嘛,第二條講到受蘊了啊。受蘊就是接受一切、感覺一切,為領納一切的虛妄,為什麼說是虛妄? 所有外界的一切現象、所有內因產生的一切現象都是虛妄。

    入世諸相,指眾生之六根對六塵時所產生之覺受,那麼,眾生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要對色聲香味觸法,就要對六塵,外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你想嘛,眼耳鼻舌身意,眼睛它就要對色,眼睛就要看實在的東西,剛才說的色法,就全部被它看。耳根就要對聲塵,塵也叫境,那麼耳朵就要聽到,聽聲音,聽一切聲音,它都是一種塵境關係。

     這裡呢就指眾生的六根在對六塵的時候呢產生的覺受,它為什麼產生覺受,由於意識一分別,它就產生覺受了。假如聲音一大了,或者產生一種異叫之聲,就會一下嚇倒,或者看到一個很凶惡的形象,也會嚇倒,看到一個很殊勝的、很莊嚴的形象,就會感到無限的舒暢和高興。遇到風一吹啊,零下二十度啊,就冷得發抖,但是温度一適合於身體的時候,就感得到是一種喜悅之受。

      受啊,就是由於意識分別而身體所接觸的一切受納的感受,就叫受。如冷暖、痛癢、苦樂、悲歡等。這些都是受在接受的啊,這不是光在講理論,同學們啊,你們要結合到你們想啊,這完全就在說你們自己的、告訴你們,你們自己去體會你們的這個現實,書上是名詞,但是實質上就是如此啊。

     《俱舍論》卷一中說:「受蘊為三領納隨觸。即樂即苦。不苦不樂。」三領納是指即樂、即苦,另外一個不苦不樂,這就是三領納。樂受是眾生之六根接觸到適意覺受。就是說快樂的感受呢,是眾生的六根接觸到適意的覺受以後而產生一種慾樂的情緒,就是說對他好的東西,只要適意於他了。比如有些同學說:「嗨呀,我好安逸喲,我今天連調兩級工資。」他今天回來好高興,就是他的適意的覺受,這是隨便打的譬喻啊。如果說是今天遭批評了,弄得他很惱火,他就會產生苦惱,這就是指的苦受。

     苦受乃指眾生之六根接觸到不適意之覺受而產生之反感情緒或痛苦。在座的同學要注意一個問題了,你們這裡面有幾位同學啊,為什麼經常產生反感情緒? 這就是由於你們受蘊未空,以你們的六根,不管眼根也好、耳根也好,總之是你們的六根接觸到了不適意的覺受以後,產生的這個反感情緒、痛苦。那麼,怎麼鍛錬? 要鍛錬自己的受空。不苦不樂乃為捨受,有不苦不樂的這個感覺,那個是中庸之道的境界,就是遇到一種不沾不喜、不苦不樂的境界,不癢不痛的,此指眾生六根接觸到一種中庸之境,不生苦樂之觸意覺受。這種情況也是常時產生的,受蘊,經常有不苦不樂的時候,無所謂的時候,你說高興又沒高興,你說苦呢,又沒有苦,這就是人啊,經常有這個現象。受,心所所屬,受蘊是直接屬心所所管的,就是意識所管。

     然後就進入想了。色受想,第三想蘊了。想是想像,然後還要分別,如想一電視機,想其整體隨想局部,又支分異別部件、色形,故想中即含分別義。我們就搬個電視機來,一下看到以後,然後就開始想像分別。為什麼我這兒又說到電視機的問題了,同學們,因為我寫這個的時候,我的側邊正有個電視機。我這個人啊,講佛法喜歡當體看到什麼拿什麼來打譬喻,看到電視機呢,我就想到眾生就是如是觀的,就觀察了一下,因此我就把它寫出來了。

    想像分別,就等於是想一個電視機,想到它的整體以後啊,然後就隨想它的局部,看到它這個螢光屏,看是不是拱起的還是平的,有多大,它能收幾個頻道,是日本的還是美國的、澳大利亞的,就開始產生分別,因此想是想像還要分別。又支分異別部件,同時還想,嗯,這個是中外組裝,我這個電視機是,裡面還焊了什麼什麼銅的,就分別它的部件,很細的,這樣叫螢光屏,那樣子叫電子管,這個叫揚聲器,所有東西就從意識裡邊開始分別了,同時還看色形,紅顏色的,呵沒有那個灰黑色的好看,這個太俗氣了,這也就是想,產生出若干種分別。故想中即含分別義,因此想裡頭就自然有分別。

    《俱舍論》卷一說:「想蘊謂能取相為體。即能執取青黃、長短、男女、怨親、苦樂等相。」《俱舍論》卷一當中說的,想蘊呢,它主要是取相為體的,它把這個相取出來,就作為體來觀想了,如果從來沒有見到過的東西,它不會無中生有去想的。那麼那種無中生有想有沒有? 有,但是它是有依緣而想,它要先依在某一種緣上,然後隨著那個緣再推進去想,這就是世智推想,就容易變成科學家的。他想的這個東西,嗯,這兒再弄個啥,莫如某個機器上的那個零件再安裝在這兒上面,不是就可以煮飯了嗎? 然後他就等等等等等等想下去了。就我剛才舉這個例子啊,就如這位同學他們那個電割機一樣的,他就先要依附於一個體,依附於一個氫氧源焊割機,然後想到這個東西火力大,那麼煮飯吃又何嘗不用它呢? 但必須要依附於一個氫氧源焊割機上,他才會推想下去,所以說要取相為體,取了具體的形象作為體。即能執取青黃、長短、寛窄、軟硬等等,乃至於在人當中,男的、女的,他跟我是親人,他是壞蛋,曾經對我不好,這個人對我是最好,苦樂等相,想蘊就來分別這些。

     想屬心所,取心所緣起境界之分別,想是屬心所所攝的,屬意識所攝,它取心所緣境之分別。















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六十一.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藉經文說真諦 202 - 205頁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又,照即般若妙智之觀照,見即實相圓明真心之悟見,亦為照見不二之理,故此之照見並非眾生六識起用之妄照,亦非處境遷識之妄見。佛書上再三重迭於語句,都是為了開悟大家一個道理,闡述用不同的方法支分段解,都是為了攝受在座的同學們和所有其他眾生啊,所以這裡的道理,翻來覆去的,越翻得多,你們越容易懂得其中之理。

      就是說,照呢就是般若妙智的觀照,般若的妙智起著觀照作用。見即實相圓明真心之悟見,就是以實相境,達到圓明境界而產生法性真空之理的悟見,悟就是開悟的道理而所見識的,亦為照見不二之理,就是說,照與見這兩個東西都是一回事,一體的,互融的,甚至於連一體都不體,是這麼一種境界。

    故此之照見並非眾生六識起用之妄照,不是用你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去起用的妄照。這個妄照就叫世間凡夫分析問題,就叫做考慮問題。亦非處境牽識之妄見,不是當場處的環境牽動你們意識的妄見,不是說這個意思,就相當於我們現在外面處境牽識,剛才窗子「砰」、「砰」、「砰」,就牽動意識,就想說哪個在弄窗子,我們產生的這個境界就叫處境牽識,凡夫妄見。那麼般若智照裡頭這些東西就空寂無二了。

     五蘊於此經中所解,即是多生累劫,為積聚蓋覆,眾生本具真性,起虛妄幻化之障蓋,障蓋其本來面目,至使真性埋於五蘊身中,執蘊為體。好好聽啊,這個地方,同學們稍不慎重,你們聽不懂的啊,因為這個道理已經比較高深的了。就是說五蘊在我們這個經中說真諦所解釋啊,就是專對這《心經》而言,就是說,同學們和其他眾生啊,五蘊是多生累劫,為積聚蓋覆眾生本具真性,起虛妄幻化之障蓋,那麼種了諸因的業力,產生了虛妄的幻化的境界,它就覆障蓋蔽了我們本來面目。

     但是,此本來面目呢,與此同時是相共並存,所以稱為多生累劫、無始以來,沒有一個具體時間的。先有本性還是先有五蘊呢? 就不是這個道理了,同時都是無始以來的,由於五蘊把我們障蓋到,致使真理埋於五蘊身中,執蘊為體。這樣子一障蓋以後,就把我們的本性埋沒了,就執蘊為體,自然執著了五蘊成體了。


     凡一切眾生,若能起般若智照,照空五蘊,而於不執其照,證得實相真如,即知個個皆具與佛無異之佛性,若執於五蘊之迷,則不識其本來面目也。就是說啊,一切眾生,如果能起般若的智照,以觀照般若體貼於文字般若之境,然後展現實相般若之智,自然就能照空五蘊,那麼,到此以後,就不執著這個照,不要執著這個照,正如「菩薩不見菩薩字,也不見般若之照」,就這個道理。就是一個什麼意思呢? 不執著的意思。

     證得實相真如以後啊,馬上就會明白跟佛的本性是沒有差別的,你們就是如來,你們的本事一切具備,跟釋迦世尊完全一樣,只能說是障蓋了的,障蓋住了的,它們兩個是沒有差距的。不是上師今天在這兒讚揚你們,或者是奉承兩句,你們高興得來就把書頂在頭上啊? 這是極大的錯誤。這裡沒有迷信,這裡是說明本性個個就是如來,這是真諦中的實相,而不帶任何讚揚,上師今天說你瘟啦、你不行啦、你這樣子的弟子根本沒有本性啦、你的本性降兩級啊,這樣子的上師是荒唐的,本性永遠也降不下去。正如定海騰空飛行被我一頓臭駡然後就掉下來了一樣的,他還說:「上師啊,你把功夫給我滅啦!」我說:「你香港電視劇看多了,功夫給你廢了。」不是那麼一個道理啊。


     佛性明白以後,如來世尊都給你廢不到的,這是自證自悟的境界,人人具有的體性,人生與宇宙的真諦法相,哪個廢得了啊? 這並不是初入聖境的功夫。因此佛為眾生說法稱為開示,那麼上師今天為你們說法,是代表著諸佛,盡其慚愧之力而給同學們作一些慚愧之開示,就是這個意思。

     開示,開示你們從智慧裡頭明白了,然後上師再教你們一定具體的方法,盡量地去掌握,逐步逐步即能得到解脫,這就是我非常真實的內心話了。因此,明白了以後,就知道眾生本性跟佛兩個沒有差別。若執於五蘊之迷,則不識其本來面目。如果說執色受想行識的話,就見不到本來面目。說到最後,色受想行識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下面要講的啊。

     五蘊者,色受想行識。色是眾生世界之一切色法,即四大之體,情器二界諸有相者起礙之障。所謂起礙之障者,即是有質之礙。如我今所坐之位,與此同時,另一人則不能坐,因我體色相礙其坐位之故。這裡就說明什麼呢,專講的是色了,色受想行識,第一就講色蘊。色呢,就是起礙之障,就是我們所看得到的東西,看到了以後,它就是具體的形象形色。

      比如我們這個錄音機吧,它在我們的眼前擺著是一個色體,那麼裡頭裝有一盤磁帶,磁帶也是一個色體,實在的物質,它就起礙之障了,假如說另外一個人想用它來聽另外的音樂就不可能,為什麼? 裡面有一盤磁帶,這一盤磁帶裝在裡面的,要把另外一盤磁帶放進去,就必須要把先前的它取出來,另外一盤磁帶才能放進去。凡是色物之體、色蘊之體,就是實在的、物質性的色體,和心物性意想性的色體,起礙之障。

     比如說我坐在這個位子上,給同學們開示《心經》道理,另外一位同學想:我也想來說一下,那麼你就只能坐在你那兒說了,你要到我這個位置上來說的話,就必須等我離開以後你才能坐上來,因為我現在坐在這個地方的是色相,起礙之障,障到的這個位置你就不能再進來。歸根結底把它說穿了,所謂色就是具體一種東西、一種實在的物體,這就是一種色體,起礙之質障。

      如我手中現在拿的這本書,書亦復占其當體空間之位,那麼就占到這個空間的位了,另一物則不能同位相存,如若相存、單顯,其中一物必「無常」轉之。就是說,比如這個色物,我們這本書也是一種色蘊、色相,它是具體一種物體,拿在我的手裡頭的,那麼當體空間就被占去了,占的什麼空間? 就是這個位置,如果這個位置要被另外一種東西占去,要被這個茶盅蓋占去,這本書或者是這個茶盅蓋,它們兩個要單一相存的話,必須這本書要無常轉之。

    所謂無常,就要放下這本書,茶盅蓋才到得了這個位置。凡是色物,就是起礙之障質。色呢,就是情器世界的體,是無常有為的質礙,也就是給同學們說啊,凡物是色、色蘊,就是具體的情器之體、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一切,我們所能見的具體有體有形的東西,它起障礙的作用,能占去它本身一定的位置的作用的就叫色。今後說什麼叫色,你們就曉得了呵。

      我隨便指一樣東西,這個屬於五蘊中的?你說是色。我指到那個水,你說色。因為它雖然是軟的,同樣是色體,懂了沒有啊? 現在大家就明白了,五蘊中的色體啊。那麼我們人呢,我們人的身體上、我們的肉,你看,好大的一堆在那兒坐著,我們的衣服還包住,還有你們的地板,這些都是色。























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六十.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藉心經說真諦》 藉經文說真諦 198 - 201頁

 



   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即是「五陰」的意思。前面說了很多五蘊了,那麼此時才給大家講什麼叫做五蘊,希望同學們把五蘊聽了還要結合前面的道理來融會貫通,印照我此時此刻所講的道理,才能真正懂得。就是說五蘊呢,已經說明是五陰。

     蘊者是積聚之意,這裡指的蘊就是積聚,也叫「蘊﹙wen﹚」,就看哪一個地方的口音啊,我們就說它「五蘊」,它是積聚。陰者蓋覆之意,此指眾生之一切,物質之體和意識分別,即由五法積聚成身。這裡指的它是積聚蓋覆啊,那麼是指的什麼積聚蓋覆? 就是我們同學們、那些沒有悟道的和一些普通初入門的以及明白了體性真義、法相道理但還不透徹的,同是如此,指眾生之一切物質之體和意識分別即由五蘊、五法積聚成身的,就是由色受想行識積聚,組合成的一個身體,這樣組合起來的。

     實則乃積聚一切塵勞生死煩惱諸苦業果。實際上積聚的啥? 你的身體嗎? 是積聚的你們的一切塵勞、生死煩惱、一切苦。在座的同學們好好回憶,是不是一切苦? 哪個是幸福啊? 快樂的時間也是苦的時候。五蘊不空,故生死不了。因此五蘊空不了,把這個身體空不了,生死就不了。從物質方面講,是地、水、火、風、空,那麼識呢,是靈知心識,現在是講五蘊,五蘊是具體起用覺受,被套住的一種鏈,五蘊不空,生死就了不到了。

    什麼叫了? 了就是解脫,就不再生、不再死,就叫了。由是當知照見五蘊之本來面目全屬空體,無體可得,方為妙智無著之照。這裡指的是照見五蘊皆空,那麼,由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想到要了生死啊,就必須要把五蘊照空,照到五蘊即是空體,那麼這個空體當中又沒有空體所要得,要得就要動意念,一動意念又落入凡夫蓋,落入五蘊相對論境之中,如果是照空五蘊之後,自然就是一種妙智無著之照了,妙智即是般若,就達到般若的照用。

   譬喻如:日光遍照大地黑暗之意,般若的智照就像太陽,遍照大地的黑暗。能照之智慧是無分別之智,能照的智慧啊,我們所能產生的般若智照的智慧,它是不應該有分別的。因為有分別就要落入意識,落入意識就馬上又是普通凡人了。所照之境界是諸法空相,所照的境界呢,我們能照的智慧用去照所照的境界,是諸法的空相。

    能所二照一味之體,它們兩個是一味之體,如果它們兩個你又把它分開,又是分別心,所以它叫一味之體,無有分別,能照是空,所照也是空,故五蘊皆空。能照跟所照都空了,五蘊自然就空,我跟你們說,不管它幾蘊,照空一蘊,它都要空下來。般若智照是與世間智慧分析不同的,要好生注意,不要弄成思想考慮去了,般若智照是跟世間的智慧、分析問題是不同的啊。

    世間智具有真假、辨別,長短、虛實之分別。它來辨別真假、色彩、大小、長短、虛實、高矮、胖瘦、醜惡,因人而論,它就要分析這些,哎,心地善不善良,嗯,面相還長得善,哪個長得惡些,這傢伙是壞人,哎某人是好人,就是世間智慧分別出來的。

    般若智照它不來這一套的,它是要把這些丟完、丟開的。因此世間智慧自然就產生種種分別,而般若智是無分別之照見,它是沒有分別的,這個照見,不存在分別照見。由無分別,則屬實相,沒有分別,它自然就產生實相,就是實相境,沒有分別,因此般若智就要變成實相境,實相境亦是般若智,境智互用。

    實相非相,故無所得。因為實相它也沒有一個相的,實相非相,如果實相有個具體形象,又是你的意識分別出來的,馬上又是世間分別,所以實相非相,所以就沒有所得的。由是之故,不見而見,就是不見當中的見,了悟法界一切諸法,有為無為,諸法皆空,此時自然就了悟了法界的所有一切諸法。

     我們講了多少次了,不再重複了,有為無為,有為法和無為法。何為無為法? 無為法就是真空般若實相。諸法皆空,一切法,管它法也好,人我也好,一切都自然進入一種空寂無相的佛境,沒有一可見的相而見其相。在此要給同學們提醒,就是說沒有一可見的相是不是就空茫茫的、多快樂、廣大無邊的那個樣子呢? 這樣一說就錯了,根本沒有什麼「樣子」二字! 也沒有空空蕩蕩、廣大無邊這個概念,有那個概念又是有個相了嘛,廣大無邊本身就是相,因此它是不見而見,在不見當中的這種見,見而不著,也就不見而見。

      了悟法界一切諸法,有為無為,諸法皆空,故無一可見之相而見其相,即是「照者以達諸法之空」。照呢,目的就是達到諸法的空,「見者以證實相之有」。小心混淆了啊,同學們。見者呢要得實相的有,剛才說沒有,馬上又說有了,那麼這裡的有就屬於真空之中的妙有,對萬物不成分別之有,是這個有。

     空有無著之照,是名照見。就是說空與有不執著的這種照呢,就叫照見,空有無分,空有無著,空有圓融而不執,就是叫照見。凡夫妄見五蘊實有,凡夫,是色受想行識都認為是實在的,你看同學們現在坐著,覺得腳又冷啦,又覺得麻啦,腰又坐脹啦,這就是受蘊開始產生作用。

     怎樣產生作用呢? 你的分別心就去體驗它,受蘊接收到就分別心去體驗。哎,你說,上師,不是,它真是坐著惱火嘛,有點不舒服,好想站起來伸伸腰了嘛。不對,你們仔細體會,我剛才說這句話,你是一陣陣的感受到你哪裡不舒服的,不是一直感受到的,對不對嘛? 因為你們聽得話來就忘了,沒有對它存分別的時候就把它忘得一乾三淨,根本就不曉得。那麼有時候,偶爾之間又感受到了呢? 你想不得,想就是執著,越想越覺得不舒服,是要動一下哦,這就叫執著,就是五蘊在起用。

      因此,凡夫妄見五蘊而實有,聖者以般若照見五蘊本來面目而屬空。聖者是般若照見的,五蘊本來面目屬空。是以無上智觀照後,方知是空的。怎樣空的呢? 以無上智慧觀照以後才曉得是空的。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大悲行願 無處不現 世界佛教正心會公益關懷活動

 

大悲行願 無處不現 

世界佛教正心會公益關懷活動




      世界佛教正心會遵循 世界佛教教皇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誡,觀世音菩薩「大悲行願 無處不現」之慈悲,依於該會指導金剛上師 恆性嘉措仁波且的指導將十善、四無量心、六度萬行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募集十方愛心共同關懷社會弱勢者,在地藏法會圓滿後將經諸佛菩薩加持的民生物資:平安麵、罐頭、餅乾、燕麥片等,於今日(9/9)送往板橋第一社福中心及第二社福中心。

本會執行秘書鄭文立師兄表示,正心會總會位在板橋二十多年來,長期關懷弱勢,並響應新北市政府好日子愛心大平台,當社福中心評估遇有重大經濟困境的家庭或個人,媒介至本會審核後,核撥急難救助金給受轉介之家庭或個人,用於照顧最急需協助的個人及家庭,本次地藏法會圓滿,更是將法會供佛的物資致贈社福中心,包括有:愛之味脆瓜、玉筍、花生麵筋、八寶粥等,由第一社福及第二社福中心統一發送給邊緣戶、獨居老人、單親弱勢家庭等。

第一社福中心陳慶家主任及第二社福中心陳思穎主任代表社福中心受領這些愛心物資,並表示正心會多年來與社福中心共同關懷弱勢家庭,不論是金錢或是實物都給予這些弱勢者最及時的幫助,非常感恩本會的用心及上師的慈悲。

最後鄭秘書表示:本會指導金剛上師恆性嘉措仁波且為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台弘法弟子,指示所有弟子要將佛陀所教導的「十善」、「四無量心」,尤其是十善中的「布施」落實於生活當中,並在全台各地都設立分院,除提供大眾恭聞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宣說法音,更希望大家都能皈依三寶,修行學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媒體報導



教孝月 佛教正心會舉辦2025地藏法會 法會圓滿 法喜充滿

 

教孝月 佛教正心會舉辦2025地藏法會 

法會圓滿 法喜充滿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佛喜日和了生日,世界佛教正心會文殊院、財神會館、桃園金龜山三寶殿於國曆9月6日-9月7日於金龜山三寶殿聯合「啟建地藏法會」,來自全省各地的信眾虔誠恭誦《地藏經》,隨文入觀,了解「目連救母」是實踐佛法的大孝,在這個日子為十方幽冥誦經念佛,並將功德上供諸佛菩薩,下施六道眾生,法會殊勝圓滿。

世界佛教正心會於板橋成立20多年,並在全台各地都設立分院,時常開放提供大眾恭聞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宣說法音,呼籲大眾學習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教法,有正確的知見,才能真正了知法義,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皈依三寶,學習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如來正法,必能了脫生死,解脫輪迴,福報圓滿。

此次地藏法會上供下施的物品,如:平安麵、罐頭、餅乾、燕麥片等民生物資,將在法會圓滿後致贈給板橋第一社福中心及第二社福中心,這些經由諸佛菩薩加持過的物品,由該中心發送給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本會卓理事長表示希望每一位收到物資的人,都能感受到諸佛菩薩的護佑加持,升起恭敬心常念佛號,必能得到佛力加持,轉業轉運。

另法會當天下午舉行放生活動,放生地龍數十萬尾,並表示:六度萬行以布施為首,放生時為救物命於垂危之際,使其免於恐懼,放生三施俱全,功德不可思議!。祈請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十方諸佛菩薩護佑加持,國泰民安,世界和平,眾生永昌。冥陽兩利、福慧圓滿、共沐佛恩,早證菩提!

媒體報導

2025-0909民時新聞
2025-0909民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