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文豪托爾斯泰:為何他甘願放棄貴族生活,吃素種地當農民?
離莫斯科195公里處,有一處芳草萋萋、綠樹成蔭,草甸與丘陵相映成彰的莊園——亞斯納亞·波良那,意為“林間明亮的空地”。這裡是托爾斯泰的出生地,也是他離世後的回歸之所。
托爾斯泰是當之無愧的俄國文壇泰斗,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巨匠,至今仍閃耀著迷人的光輝。
鮮為人知的是,托爾斯泰晚年還是一位素食者,他怎麼走上素食之路的呢?這與他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
▲托爾斯泰肖像,列賓畫作,1887年
出生與成長
托爾斯泰,全名為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年出生於俄國的一個貴族世家,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官二代”與“富二代”。亞斯納亞·波良那莊園就是他母親的遺產之一。該莊園占地338公頃,鼎盛時期有三四百個僕人。
儘管生活條件優渥,但免不了無常的降臨。托爾斯泰2歲未滿喪母,9歲喪父,10歲祖母離世,由親戚撫養長大。他童年聰慧異常,很小便感歎:“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十分沉重的苦役。”
青年時期的托爾斯泰,有些桀驁不馴,19歲從大學退學,回到莊園“啃老”。此時,他反對農奴制,在自己的莊園實行改革,還創辦了學校,對貧苦人民施予教育,可惜以失敗告終。
困惑迷茫時,他也有過紙醉金迷的放蕩生活,直至被哥哥痛駡,才幡然醒悟。1851年,托爾斯泰與哥哥一起去當兵。3年後,被調至前線作戰,參與了克裡米亞戰爭。
在戰火連天中,炮聲如雷般響徹雲霄,他在槍林密雨中穿梭……戰爭之後,死傷遍地,滿目瘡痍,四處充斥著哀嚎與呻吟。
多少個期待兒子平安的母親,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多少個等待丈夫歸來的妻子,望穿秋水;多少個等待父親回家的孩子,從此失去了庇佑……
戰爭的殘酷,讓托爾斯泰對生命無常有了更直觀和深刻的體會,他不堪忍受殺戮……
戰爭結束後,他周遊歐洲列國,又目睹了在巴黎公開執行的死刑,久久不能平息內心的憤慨。這也為主張和平、反對戰爭與暴力埋下了伏筆。
求索與吃素
行至中年,托爾斯泰在叔本華哲學,以及各種宗教書籍裡上下求索。良知和正義,讓他揭露社會階層的種種醜陋和矛盾。他奮起反對死刑,親筆上書沙皇,懇請放過行刺者。他格外同情勞動人民,也出錢出力,多方組織賑災公益活動……
此時的他,世界觀也發生著巨變,著出《懺悔錄》,自我深刻檢視與反省。生命的意義究竟何在?在思想狂流中,他不停地追問。
吃素的契機,也在對生命的探尋中,日漸成熟。
據《名人傳》記載,1885年的秋天,天空湛藍、百果豐收之際,托爾斯泰結識了一位摯友——威廉·弗雷。當時,威廉已年近五十,但身強體壯,容光煥發,博聞強記,讓人驚訝的是,他是一位素食主義者。於是,托爾斯泰對威廉的素食生活非常好奇。經過了一番懇切交談後,托爾斯泰也對素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人類對動物的殺戮何時方休?為了口腹之欲,就要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動物的受苦受難之上嗎?托爾斯泰悲天憫人的情懷,被充分激發了出來。他決定以威廉·弗雷為榜樣,放棄葷腥,轉而吃素,並一吃就是25年,直至生命的盡頭。
因此,托爾斯泰在晚年過著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也就不難理解了。他摒棄了貴族奢侈享樂的生活方式,終止了青年時代的狩獵愛好,穿著粗衣布服,手持木耙,腳踏沃土,親自耕作,不以為苦,反以為樂。空閒時,他仍然摯愛寫作,記錄著生活。
▲托爾斯泰在耕地,列賓畫作,1887年
▲托爾斯泰在創作,列賓畫作,1887年
在散文《向上的第一步》中,托爾斯泰記載了人們屠宰動物的殘酷畫面,深以為痛。他這樣寫道:“假定人們真正嚴肅地向善,他們首先應該摒棄的就是殺生取食。”
自素食開始,托爾斯泰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發生了改變。
他認為,煙酒會讓人產生輕微迷狂,如果甘心陷入這種迷狂,會終日醉生夢死、自我墮落。於是經過一番努力,他戒除了煙癮、酒癮,還讓莊園附近的農民接受了禁酒的原則。他還提倡人們把種煙草的土地騰出來種莊稼,以養活成千上萬的饑民。
顯而易見的是,托爾斯泰的文學創造力沒有因素食而削弱半分。1885年以後,他照樣以酣暢淋漓的筆墨,寫出一系列經典之作,將藝術成就推向另一個高峰。此外,他對金錢不再熱衷,63歲時公開宣佈:放棄1881年之後的所有作品版權和版稅,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出版。
托爾斯泰的健康也沒有因素食而受到絲毫損害,他反而覺得自己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改善。曾有記者採訪托爾斯泰,他公開表示自己以麥片粥、麵包、蔬菜湯為主食,不吃葷腥,而且身體倍棒。
70多歲的時候,他精力充沛地溜冰、游泳、打網球、騎自行車。到了82歲的高齡,他仍然可以在馬背上馳騁。試問這樣運動量,有幾個老人能做到?
非暴力思想在閃耀
在諸多著作中,托爾斯泰最具影響力和藝術性的4座豐碑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懺悔錄》與《復活》。
在《戰爭與和平》中,他對貴族持有一定肯定的態度,到了《安娜·卡列尼娜》的時候,思想處於激烈變革期,開始對貴族的奢靡生活,以及當時的專制制度持以全面否定。在《懺悔錄》中,他對過往的人生進行了深刻的懺悔和鞭撻,創作《復活》時期,他不僅僅否定當時的社會制度,還盡己所能為生命探索出新道路——從人性的善意出發,崇尚非暴力的和平之路。
正因為有這樣的思想變化,他才能在吃素的道路上行走了25年,才能創造一部又一部經典,才能影響一代又一代人。在托爾斯泰的身上,吃素不僅僅是吃素,還意味著生命的平等以及深遠的和平。
受這位思想巨擘的影響,社會活動家馬丁·路德金、聖雄甘地、南非國父曼德拉也都為生命自由而奔走呼號,紛紛走上了反對暴力、熱愛和平之路。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02075807957555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